切割设备
补骨脂针剂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346.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复星恒利,何霜霖)

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和简介

医疗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再按细分科室应用领域可划分为:1)腔镜手术机器人、2)骨科手术机器人、3)泛血管手术机器人、4)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5)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这5类机器人年分别占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约75%/10%/0%/0%/5%。

1)腔镜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可进行广泛类型的手术,例如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手术。腔镜令外科医生的视线可延伸至病人的体内,而机械臂则模仿其双手以握着及指示腔镜及手术器械;

2)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用于协助骨科手术,例如关节置换手术及脊柱手术。骨科手术机器人提供更佳的手术区域影像、对健康骨头的损伤性较低及更快康复;

3)泛血管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用于治疗血脉系统或心脏、脑部或外周血管系统相关器官疾病;

4)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指将有关手术器械通过人体自然腔道送达手术区域,并可控制其进行诊断或手术的机器人,可用于检查肺、肠及胃等手术;

5)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用于经皮穿刺手术,主要为收集组织样本用作诊断用途的程序,例如早期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检测。此外,经皮穿刺机器人也用于某些治疗程序,例如经皮肾镜取石术,该手术通过在患者背部的切口去除肾结石。

美国目前为全球最大的手术机器人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5.1%。欧盟为手术机器人的第二大市场,于年的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1.4%。尽管中国的患者人数庞大且可能需要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常规微创伤手术数量众多,但中国年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1%,明显低于美国及欧盟市场。

美国微创外科机器人发展回顾手术机器人历史始于

年,一台经过改进的PUMA工业机器人在加州放射医学中心被用于脑外科取样实验。

年,美国ComputerMotion(年被直觉外科收购)研发出首个获得FDA认证并用于实际临床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系统AESOP。该系统采用一条具有6个自由度的机械手臂来代替护士调整腹腔镜腔内位姿,以获得稳定的腔内手术场景图像。年ComputerMotion推出AESOP,初步实现了机械臂的语音识别操作。年,ComputerMotion在AESOP的基础上又对语音识别系统进行了改进,成功研发了AESOP,医生可通过声音实现对机器臂的控制。

在AESOP系列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基础上,ComputerMotion推出了具备更高手术精度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ZEUS。ZEUS包括主操作控制台和机械臂。机械臂由1条机械持镜臂和2条7自由度的手术器械臂组成,其中6个自由度用于姿态调整,另外1个用于位置优化,在控制姿态的6个自由度中,4个由电机驱动,其余为无动力驱动的随动关节。3条机械臂均集成在手术床上,便于实现不同机械臂间的统一标定。医生通过主操作控制台的主手即可控制机械臂系统进行手术操作。ZEUS系统的主要贡献在于消除医生操作时手部的抖动,使微创手术操作更加精确稳定。年,IntuitiveSurgical和ComputerMotion合并后,ZEUS不再生产。

年,IntuitiveSurgical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微创外科机器人系统达芬奇,并获得FDA认证。达芬奇与ZEUS最大的区别是将三条机械臂全部安装在一个移动平台上,这种机械臂系统集成方式使得整个系统在结构方面更加紧凑,便于根据手术室的实际空间进行移动,极大地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灵活性。DaVinci系统主要包括医生控制台系统、手术机械臂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

DaVinci的机械臂系统集成有四条独立机械臂:两条器械机械手臂分别于对应医生的两只手臂,用来安装手术微器械并配合手术微器械实现指定的手术操作;持镜机械手臂用于术中调整内窥镜的腔内位置,以获得清晰稳定的腔内手术场景图像信息;辅助器械臂可根据手术需要,提供手术过程中的一些辅助性操作。每条机械臂系统均具有7个自由度,其中4个被动自由度用于术前摆位,3个主动自由度用于术中的手术操作,整个机械臂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医生通过操作医生控制台上的两个主手,即可同时控制两条独立的机械臂,通过脚踏开关可以实现不同功能机械臂之间切换。

年直觉外科研制出第四代DaVinciXi,4个从操作手臂固定在旋转支架上,能够旋转到患者体表的任何部位,内窥镜能够附在任何器械臂。DaVinciXi机器人具有更小,更薄的从操作手臂,能够减少机械臂之间的碰撞,具有更广的运动范围。

腔镜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拆解

从操作手臂构型

在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过程中,从手机械臂将代替医生的双手,直接控制手术器械对病灶区域进行牵引、灼烧、剪切等手术操作。从手机械臂应该具有足够大的运动空间,以实现手术器械能够在整个腹腔内进行移动和调整。另外,手术器械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度,能够复现医生的手术动作。最重要的是,从手机械臂的运动绝对不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微创外科手术从操作手臂构型主要分为分体式、一体式。分体式从操作手臂基座位置相互独立,一体式从操作手臂都固连在一个基座上。分体式从操作手臂术前摆位灵活,易于选择器械合适的插入位置和角度,其缺点是会占用手术室较大的空间,且难于确定从操作手臂间的相对位置关系。ZEUS从操作手臂采用分体式构型,分别安装在手术床的两侧。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华鹊II,TransEnterix的Senhance从操作手臂也采用分体式构型,每条机械臂具有移动基座,可以在手术室随意移动。

微创外科手术一体式从操作手臂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机械臂间相对位置确定。其缺点是机械微创外科手术臂间容易发生干涉,增加术前摆位的难度。Sophie微创手术机器人,DaVinci,Revo-I,妙手S均采用一体式从操作手臂构型。

远心不动点

在微创外科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在患者体表切口限制下做定点运动(即远心运动)时只具有四个自由度:两个绕体表切口旋转自由度,一个沿器械轴线的平移自由度和一个绕器械轴线的旋转自由度。微创手术中实现约束远心点的形式有被动式关节,主动控制和机械约束式远心机构。

被动关节式远心机构

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被动关节式远心机构一般由两个自由度垂直相交的旋转关节构成,通过机械臂主动关节运动,在患者体表切口限制下,实现手术器械的远心运动。被动关节式远心机构易受到人体切口处柔性影响,很难确定器械插入点的精确位置,影响手术器械操作精度。ZEUS微创手术机器人具有四个主动关节和两个被动关节,其中被动关节轴线垂直相交,配置在机械臂末端,实现手术器械绕远心点运动。

天津大学研制的妙手S的从操作手臂有3个主动关节和两个自由活动的正交关节,自由关节完全顺应外界力进行运动,实际手术中由病人皮肤戳卡提供约束力。两个自由关节上安装了传感器,用途之一是术前标定戳卡和机器人的相对位置;用途之二是术中进行安全监测,一旦实时计算的戳卡位置和术前标定的戳卡位置有较大偏差,机器人会停止运行。被动不动点机构的优点是减少了关节数量、减小了机构尺寸、减少了术前调整时间,而缺点是由于病人皮肤较为柔软使得机器人末端运动精度较差。

主动控制式远心运动

微创外科手术系统主动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算法实现机械臂绕切口的远心运动。该方式结构简单,但远心运动精度依赖于控制系统精度和稳定性,一旦控制系统出现差错,难以保证系统安全性。德国宇航中心DLRMIRO轻型微创机器人通过构建冗余运动的空间来实现绕空间内任意点做远心运动。DLRMIRO是继DLRKineMedic之后的第二代用于医疗的多功能机械臂,该机械臂由DLR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研究所开发。由于其约10kg的低重量和紧凑的尺寸(与人类手臂相当),MIRO可以直接在空间有限的手术台上协助外科医生。它的应用范围包括引导激光装置在骨科中精确切割骨骼、设置椎弓根螺钉和机器人辅助内窥镜引导的微创手术。

TransEnterix的Senhance微创手术机器人也是构建冗余运动,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来实现绕切口点的远心运动。

机械约束式远心机构

微创外科手术系统机械约束式远心机构能在保证关节任意运动的同时还能约束远心点的位置,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微创外科手术系统机械约束式远心机构分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球形机构、弧形机构和并联远心机构。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可以分为双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开环平行四边形机构。双平行四边形机构是最典型的远心点运动机构,该机构是通过多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彼此间的相互约束,实现整个机构在运动过程中远心点空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双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优点在于其刚度高,末端的定位精度高。缺点是关节数和连杆数量较多,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并且有冗余约束,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华鹊I,上海交通大学神刀华佗从操作手臂均采用双平行四边形机构。

开环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优点是关节数和连杆数较少,缺点是采用多段钢带,机构刚度低,需要专用设备组装,且增加后续组装和维修成本。应用开环平行四边形远心机构的有达芬奇,Revo-I以及哈工大微创手术机器人。

球形机构

球面机构有并联型和串联型两种实现方式。由于并联型球形机构碰撞及相互干渉的概率较高,故并未被广泛采用。串联型球形机构的优点是关节数和连杆数较少,结构紧凑。球面机构的各个杆件均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且杆件间的关节轴都经过该球面机构的球心,所以连杆运动时可以保证各关节轴的交点位于球面机构的球心。当球面机构的基座固定时,球面机构的球心位置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故该球面机构的球心即可作为远心点运动机构的空间不变点。RAVEN采用球形机构。

弧形机构

圆弧导轨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手术器械始终沿着圆弧导轨半径的方向,并与回转关节的回转轴在空间相交,由于交点在两个关节的运动轴线上,故交点的空间位置在机构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交点即可作为该机构的远心不动点,同时机构中的手术器械还可以沿着直线导轨进行直线运动,从而调整器械末端在腹腔内部的空间位置。圆弧机构仅有两个关节,结构简单,缺点是体积大,驱动设计比较困难。Probot微创手术机器人通过弧形轨道作为远心机构来实现手术操作。

并联远心机构

并联约束远心机构通过并联机构来实现远心运动,具有刚度强,结构紧凑的优点,但也存在运动强耦合、加工精度要求高以及工作空间小的缺点,使得机器人系统的正逆运动学求解困难。PRAMISS由两个并联机构构成,实现绕远心点运动。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硬件

合理的控制系统结构有助于降低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复杂度,缩短机器人干预手术时间,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当前,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结构按照中央运算单元和I/O接口的布置方式,主要分为集中式运算与I/O连接、集中式运算且分布式I/O连接、分布式运算与I/O连接。

1)在集中式运算与I/O连接这一方式中,高层和底层控制算法都在中央计算单元中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均在同一编程环境中进行。但是,系统对中央计算单元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关节电机的线缆均需要并行地连接到中央计算单元中相应的接口上,布线较为复杂。RAVEN-II和妙手A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2)集中式运算且分布式I/O连接除了具备(1)的优点外,采用分布式I/O连接可以简化布线,方便扩展。但是,需要中央计算单元具有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分布式数据通讯接口和电机驱动单元往往需要自主开发,周期较长。代表的机器人有波兰的RobinHeart,SPRINT和神刀华佗。

3)分布式运算与I/O连接的控制结构对中央计算单元的性能要求较低,且分布式I/O连接使得现场布线简单、扩展性好。但由于高层和底层控制算法在不同的开发环境中实现,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实时性。代表的机器人有达芬奇和华鹊II。(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软件

腔镜手术机器人软件由人机交互层、核心控制层、设备控制层组成。

1)人机交互层:该层通过I/O接口,实现操作者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

2)核心控制层:该层运行在工控机环境中。主要负责获取主手的位置和姿态信息、执行高层控制算法并将运动指令传递给设备控制层。同时,响应来自人机交互层的I/O信号,实现相应的功能。通过程序,监控来自设备控制层的从手运动状态信息,必要时实施安全限制。

3)设备控制层:对于从手机械臂,该层利用网络控制器、驱动器、电机等硬件,对机械臂进行底层控制。

主从控制

医生坐在主控台一侧,通过内窥镜成像系统观察3D显示器中的图像,操作主手设备来控制从操作手臂运动,此时图像中的从操作手臂上的手术器械能够完全复现医生的手部动作,这一过程称为主从控制。在实际的微创手术过程中,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主从控制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术中的手术操作效果,因此主从控制也是整个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微创手术机器人可分为主从同构系统和主从异构系统。主从同构是指主手和从操作手臂具有完全相同的构型、运动学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只在尺寸上有所区别。主从同构优点在于主从运动直观性强,控制较为简单,主从映射易实现且计算量小,缺点是主手需要参照从操作手臂进行设计,通用性较差。主从异构即主手和从手机械结构相异,使得各自的运动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主手和从手分别进行设计,增加了主手的通用性。但是主从异构式设计的控制方法较为复杂。目前绝大多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都采用主从异构系统。

手术微器械

微器械是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因为:1)手术微器械在创口处损失了两个移动自由度,而术中各种典型操作手术操作,尤其组织分离、缝合、打结等对灵活度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考虑为微器械配置合适的腔内自由度,以弥补创口约束造成的自由度损失;2)普通微器械灵活性差,并且没有和机械臂系统快速连接的接口。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Endowrist系列微器械包含了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手术钳和手术剪刀等工具,可以根据不同手术要求选择器械,器械轴直径为5-10mm,采用钢丝传动,配有张紧装置,限制使用次数。直觉外科开发的手术器械均有4个自由度(绕自身杆件的回转,器械末端的俯仰,偏摆以及夹持),具有很好的运动灵活性。同时,DaVinci系统的微器械均具有标准化的机械及电气接口,可以实现术中不同功能器械之间的快速更换。

ComputerMotion为ZEUS开发了将近50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手术微器械,包括二自由度和三自由度两种。这些手术微器械的直径分布在5mm到8mm之间,整个微器械可实现杆件旋转,腕部偏摆以及末端工作的夹持。

密歇根大学提出利用齿轮链传动方式进行微器械的设计,使微器械可弯折±°并且具有3自由度,能实现较大运动空间,灵活度较高。波兰罗兹理工大学为其研制的RobinHeart系统开发出直径为10mm的手术微器械,具有5个自由度,分别由5个独立的绳驱动器驱动。

国内的天津大学的妙手系统,设计了5自由度微器械(roll–pitch–roll的布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了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四自由度手术器械,该手术器械只对传动系统的机械精度提出要求,安全性与可靠性高。上海交通大学研制了一种滑轮传动的手术器械,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滑轮实现减速和运动传递。

所以1)每个研究机构开发的手术微器械都是针对该机构研制的手术机器人系统,不同机器人系统的手术微器械不具有通用性;2)研究机构研制的手术微器械的最大区别是微器械的腕部机构设计,腕部机构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该手术微器械的性能。

中国手术机器人扶持政策

国务院于年5月8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的通知》,指出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国务院办公厅于年3月4日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实现进口替代,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连同其他相关机构于年1月25日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版),明确认定腹腔、胸腔、泌尿、骨科、介入等手术辅助机器人及其配套微创伤手术器械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

国家发改委于年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年)》,指出手术机器人属于重点支持的高端治疗设备。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年12月13日发布《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年)》,鼓励腔镜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设备产业化,推动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质量性能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年12月13日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发展三维成像定位、智能精准安全操控、人机协作接口等关键技术,支持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研发,推动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于年11月10日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等。

预计配额政策会放开,但放开的进度和程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根据年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调整—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属于乙类大型医疗设备。大型乙类医疗设备的配置需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现在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腔镜手术机器人)全国规划台,并且明显较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具体包括北京配额18台,上海20台,广东22台,江苏15台,浙江13台,四川11台,安徽,河南,湖南各10台。

达芬奇年进入中国,但截止年底达芬奇在中国装机量仅为台(全球接近6,台装机),我们认为主要就是受配额政策限制。我们认为配额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卫健委希望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担心配置过度会造成浪费,医院购置设备可能带来风险,包括临床风险高、资金投入量大、过度使用增加医保基金负担。

我们预计腔镜手术机器人政策会逐步放开主要有4个原因:1)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相比传统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有非常明显优势;2)腔镜手术机器人外科应用领域广,当前渗透率低,临床需求大,达芬奇现有装机单台手术量已饱和;3)当国产腔镜机器人发展起来后,设备,耗材和服务费用可以下降,医院使用经验的积累,可以缓解监管层的担忧,配额政策就有了放开的基础;4)不放开的话和其它鼓励发展手术机器人的政策矛盾。但是对于未来配额政策放开的进度和程度,我们认为有较大不确定性。

达芬奇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截至年底,中国3.3医院中仅有家配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总装机数为台(同期全球共装机5,台),配备率不到0.4%,平均每千万人口配有1台机器人,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台/每千万人口)。且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呈现地区聚集性,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在二、三、医院其配备率极低,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难以接触到机器人手术技术,惠及地区和人群有限。

北京是中国内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最早的地区,率先引入的前3台达芬奇机器人均装机于北京。上海于年3月引入4台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装机数量≥5台的地区有北京(19台)、上海(15台)、南京(10台)、重庆(7台)、杭州(6台)、广州(5台)、武汉(5台)。中国内地达芬奇机器人年装机数量在年前增长缓慢,年装机数量维持在5台及以下;年至年增长加快,年装机数量维持在10台左右;到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年装机数量达到59台。

目前FDA批准达芬奇的适应症有泌尿外科手术,普通腹腔镜手术,妇科腹腔镜手术,普通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心脏切开术。也可用于辅助纵隔切开术,在心脏血管重建时进行冠状动脉吻合,适用于成人和小儿。在中国达芬奇手术种类约46%为泌尿外科,12%为胸腔外科,12%为妇科,9%为肝胆外科。我们认为未来腔镜机器人往泌尿外科外的科室拓展潜力较大。

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格局

获批:达芬奇Xi(直觉外科),达芬奇Si(直觉外科)和威高妙手(山东威高);临床阶段:微创图迈(微创机器人),康多系统(思哲睿);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哈工大,北京术锐,重庆博恩思,重庆金山科技,杭州术创,深圳精锋医疗,淄博科智星等。

图迈vs达芬奇

达芬奇vs图迈:远心不动点(RCM)

达芬奇和图迈远心不动点机构设计都基于平行四边形原理,是主动不动点(妙手是被动不动点)。

达芬奇vs图迈:3D高清成像系统

达芬奇手术系统的Q3D(数字化3D)系统包括Q3D内窥镜和处理器,Q3D内窥镜对视野进行成像,处理器产生场景的Q3D模型并且识别目标器械和结构。Q3D视觉让人不仅可以获得真实世界场景的三维感知,而且可以获得关于该场景中的对象的物理尺寸和该场景中的对象之间的物理距离的数值信息。

图迈使用经改良的3D内窥镜,以光学物镜为基础。一般的3D电子内窥镜是通过两个镜头成像,用两个图像传感器分别采集左右两个镜头的图像,并通过后续图像处理系统,最终将左右两个镜头所采集的图像合成后,利用3D显示器输出。但由于处理器对于两个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处理优先级并不一致,会出现左右两幅图像不同步的现象,降低了操作的舒适感。图迈,仅用一个图像传感器,最终获得的图像不存在不同步现象。并且简化了内窥镜内部的结构,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者的舒适感。但是在同一传感器上捕捉两路图像信号,由于光路重叠与内部杂散光反射,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图迈采用了独特的镜头设计和消除杂散光的结构来降低这些因素对图像质量下降的影响。

达芬奇vs图迈:手术微器械

达芬奇机械手臂的腕部采用能够提供7个自由度的EndoWrist技术,可以完成人手无法实现的动作,触及范围更广。系统有振动消除和动作定标的功能,可保证机械臂在狭小的手术视野内进行精确的操作。

达芬奇手术器械不足,主要是两点:1)一些手术器械不具有力反馈机制,这会使得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无法感知手术器械触碰到某些人体结构,这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医生的使用感觉。如果增加力反馈功能,可以将手术工具与患者器官组织间的接触力减少30%到65%,峰值力减小为原来的1/2到1/6,手术完成时间缩短30%,出错率减少60%;2)另一些手术器械虽有外置力感测装置,但其一般采用间接的测量方式,会受到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还有可能为病人带来额外的风险。

传统的力反馈机制缺点在于接触力是由计算得出的,并不随时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肌体接触力很小,若要提高测量精度,便需要提高关节力矩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对噪声非常敏感,信号容易失真,高分辨率成本也十分昂贵。另外,手术器械多采用丝传动控制的方式,但是在丝上放置张力传感器十分困难。图迈的力传感器,主要由敏感元件获取套管的变形信息,然后外围测量模块根据敏感元件测量得到的应力、敏感元件的位置以及敏感元件的敏感轴方向,获得接触力信息。

图迈vs达芬奇Si:临床结果有差距

图迈的注册临床试验为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n=),通过与达芬奇Si的比较评估,图迈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和部分肾切除)的有效性(手术成功率)和达芬奇Si相当(98.04%vs.%)。手术成功率相当,说明国产机器人已突破核心技术关。平均住院时间虽然没有统计学差距,但数据劣于达芬奇。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差距,且对比机型为达芬奇Si,而不是达芬奇Xi,说明国产机器人整体性能上有差距。

达芬奇Xi和Si对比,平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会更短。Xi和Si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相当,可以预期假如图迈和Xi比,应该手术时间更劣,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和其与Si比较的结果相若。

达芬奇vs威高妙手S

对比达芬奇,妙手S在体积/重量、整机成本、手术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妙手S在操作精度、辅助手术灵活性、整体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落后于达芬奇:1)3臂复杂手术能力差于达芬奇4臂;2)妙手采用融合柔性材料,体积小,成本低;3)妙手被动不动点精度较差;4)手腕设计不同;

妙手S采用被动不动点机构

妙手采用被动不动点机构,2个被动关节完全顺应外界力进行运动,外界力由病人皮肤戳卡提供约束力。被动不动点机构的优点是减少了关节数量、减小机构尺寸、减少术前调整时间,而缺点是由于病人皮肤较为柔软使得机器人末端运动精度较差。

妙手S-器械末端设计可自转

达芬奇全部关节运动精度较高,可以通过6个关节的耦合运动实现转动缝合针等的动作。妙手手术器械末端布局采用了roll-pitch-roll的布局,妙手S采用这种构型是由于不动点的弹性造成运动精度较差,因为假如采取达芬奇的末端微器械构型,妙手末端微器械位置容易被不动点精度差影响。

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空间测算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优势明显

我们认为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比传统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主要有以下4点优势:

1)减少手术伤口、术后恢复快及较少术后并发症。病人受益自机器人微创伤手术的低损伤性。与开放手术的大切口相比,病人在机器人微创伤手术中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小切口,用来放入手术器械。因此,手术能以精准及微创伤的方式完成。这也大幅减少失血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感染及黏连,使得病人更快康复。

2)灵活的机械臂与高度复杂的手术兼容。手术机器人通常配备一个或多个高自由度的机械臂。通过电脑算法处理,机械臂将外科医生双手的活动复制成为人体内相应的仪器细微运动。这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较小的手术空间内流畅及精准地移动手术器械,这在高难度手术中不可或缺。

3)手术的精准度及手术结果的稳定性。三维高清图像使手术领域有自然视觉景深。数字变焦功能亦使外科医生能够流畅地放大视野,从而促进精准的组织识别及组织层次区分。震颤滤除的器械运动。手术机器人通过计算机算法自动过滤外科医生手部固有的震颤。此功能使外科医生更容易远程控制手术器械,并降低不慎横切组织的风险。

4)降低外科医生疲惫及缩短学习曲线。手术机器人具有震颤过滤、三维高清图像及高灵活度的特点,这使得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会更为方便且疲惫度降低。与在传统微创伤手术中手眼协调受到影响相比,机器人微创伤手术允许外科医生直观地操作器械。这些功能亦缩短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使手术机器人更便于给开放手术或传统微创伤手术方面经验有限的外科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亦降低了外科医生因长期不适及疲惫而遭受职业病的可能性。

中国腔镜机器人市场核心驱动分析

1)人口老龄化;2)腔镜机器人往泌尿外科外的科室拓展潜力大;3)腔镜机器人优势明显,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对机器人辅助腔镜微创手术需求增加;4)潜在配额政策放松。

核心假设:1)年腔镜机器人平均出厂价为Rmb1,万,2%逐年递减;2)由于配额政策限制,-每年新增量较少。年政策开始逐步放开,每年新增装机量开始回升;3)年手术臂平均出厂价Rmb4.5万,逐年递减3%。手术臂限用10次;4)简单手术和复杂手术量为1:1,简单手术使用3个手术臂,复杂手术使用4个手术臂。平均每台手术使用3.5臂;5)年每台手术平均微器械耗材Rmb1.2万,逐年递减3%;6)年服务费平均Rmb万/年,逐年递增5%。

综上,我们估算年市场规模(出厂价)约Rmb89亿,-年复合增速约15.1%,主要影响因素为配额政策和耗材的逐年降价对增速造成影响。由于手术微器械和手术臂为闭环系统,我们暂且不考虑相关的集采风险。我们预计中国腔镜市场中耗材占比长期在70%以上,和美国市场结构相似(年,耗材及服务的收入合共占美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约75%)。模型的预测主要建立在配额放开基础上,但由于配额政策放开进度和放开程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所以模型的不确定性较高。

制约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的3个核心因素

我们认为制约国产腔镜机器人发展的3个核心因素是:1)核心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2)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额管制;3)机器人辅助价格比传统腔镜手术贵约2-4万,于患者而言机器人相关费用无医保报销,于医院而言2-4万的加价难以覆盖成本。

上游核心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腔镜机器人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占机器人成本的70%。伺服系统主要为机器人的运动提供动力,“伺服”含义为跟随,指按照指令信号做出位置、速度或转矩的跟随控制。伺服电机主要布置于机器人运动关节之中,目前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的伺服电机仍然以外国品牌为主,包括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瑞士MaxonMotor,美国科尔摩根等,我国的伺服电机仍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大功率产品、不够小型化、信号接插件不稳定、编码器精度不足。

减速器,由于提供动力的伺服电机转速很高,通常与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匹配,这就需要减速器来使输出转速降下来,增大扭矩,在每一个电机处都要配套使用一个减速器。手术机器人中主要需要以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为代表的精密减速器。该类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大、噪声低、传动平稳等特征,在制造上有着很高的壁垒,精密减速器技术一直被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垄断,世界75%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系品牌Nabtesco和HarmonicaDrive占领,因此手术机器人对减速器环节议价能力很弱。

控制器作为手术机器人最为核心的零部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用来接收信号,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手术机器人厂商的一般自行开发控制器,和进口差距较小。

机器人辅助手术价格更高会限制推广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不同地区加价不同,一般2-4万。我们认为于患者而言机器人相关费用无医保报销或较大影响患者的选择,于医院而言2-4万的加价难以覆盖成本。医院使用机器人的额外成本接近Rmb45,/例(国产)至Rmb55,/例(达芬奇):1)设备折旧(10年),假设无残余价值和例/年,约Rmb6,/例;2)服务费摊销,约Rmb3,/例;3)耗材(手术臂)约Rmb25,-35,/例;4)耗材(微器械)约Rmb10,/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直觉外科复盘

发展历史

FrederickMoll博士、RobYounge和JohnFreund在年成立了直觉外科,从SRI(MenloPark,CA)引进外科手术临床感技术(telepresencesurgicaltechnology),通过不断研发,在年发布了第一代的达芬奇手术系统(daVinciSurgicalSystem)。年,达芬奇系统获得FDA的市场准入批准,用于普外科手术。同年,直觉外科在纳斯达克上市(NASDAQ:ISRG)。随后的一年,达芬奇系统陆续获批用于胸腔镜手术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在成立的初期,直觉外科的直接竞争者是制造Zeus手术系统的ComputerMotion。Zeus在年面世,它的技术基础是具有声控功能的内窥镜机械手臂AESOP,该系统是首个获FDA批准的手术机器人。早期阶段,Zeus受做腹腔镜手术的外科医生青睐,而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多为只做开放手术的外科医生。Zeus的体积小,价格更便宜,但达芬奇的功能更广泛。到年,ComputerMotion开始调整产品发展路线,与直觉外科的产品更相似,导致两者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年,ComputerMotion和直觉外科合并,彼时Zeus已经逐步被淘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于Zeus的淘汰,达芬奇机器人在市场上快速放量,到了年,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已无力经营。

直觉外科的收入来自系统、配件与耗材和服务三大板块

系统是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有四代,包括第一代的daVinci,第二代的daVinciS,第三代的daVinciSi和第四代的daVinciX,daVinciXi和daVinciSP。系统分为软件系统和机器人元件,即外科医生控制台、成像系统、床旁机械臂。在年以前,直觉外科只以销售方式经营达芬奇机器人,当年提出了租赁方式,在这之后销售和租赁方式并存,客户后期可以一次性买断租赁的系统。近两年,约1/3的达芬奇机器人以租赁方式销售。

配件和耗材是配合手术机器人使用的一切可替换配件,主要是指EndoWrist微器械、吻合器以及其它手术配件。大部分高价值的配件都有10次的使用次数限制,根据ISRG年报,每床手术可带来-3,美元不等的配件和耗材收入。年,公司启动了扩展使用计划,允许部分高值的器械使用12-18次。

服务是指安装系统后的维护服务。截止年12月,直觉外科拥有超过4项专利的使用权和超过项自有专利。在专利的保护下,创新技术为直觉外科提供了宽厚的护城河,通过销售/租赁达芬奇机器人联动配件与耗材销售(封闭系统),附以专业的售后服务,构成闭环的商业模式。

自成立以来,达芬奇系统是直觉外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存量系统增加,配件和耗材的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在年,配件和耗材的收入首次超过系统(45%vs.36%),自此后配件和耗材成为了直觉外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近5年,耗材和配件的占比持续上升(年56.3%),系统占比继续下降(年27%),服务的收入占比则稳定在15%-20%。配件和耗材是近两年业务增长最快的板块。受疫情影响,年系统和服务收入呈现负增长,仅有配件和耗材呈2%增长。从地区来看,美国是直觉外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的占比为68%,但自年,美国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率超过美国(28%vs.15%),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的手术案例数增长,包括前列腺切除术、肾癌、普外科和妇科手术。

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美国主要在普外科应用,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主要在泌尿外科应用。美国地区的术式主要经历以下演变:年以前以泌尿外科(前列腺癌切除术dVP)为主,年转变为妇科(子宫切除术dVH)为主,年后转变成普外科(胆囊切除术和减肥手术)为主。参考美国经验,妇科和普通外科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应用会逐步拓展,驱动美国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

截至年,全球累计安装5,台达芬奇系统,其中3,台安装在美国,1,台安装在欧洲,台安装在亚洲。从近两年看,亚洲地区的存量系统增长最快,年的增长率为15%。

不计算以租赁方式销售的系统,达芬奇机器人近5年的销售单价大约在万美元/台,年较低的销售单价是由于较多的系统卖到定价相对低的地区,年则由于以旧换新的系统较多。销售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销售地区、系统类型、以旧换新、汇率等因素影响。

直觉外科的系统、配件和耗材的毛利率稳定在70%,年毛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系统技术迭代,新老系统交替引起的库存成本增加,叠加疫情导致的航运成本上升。过去5年,服务板块的毛利率逐年下滑,年至63%,主要由CustomerReliefProgram导致服务收入下滑US80m。CustomerReliefProgram是直觉外科在年二季度启动和三季度结束的计划,主要措施是通过提供服务积分、延长付费期限、延迟系统租赁付款来缓解客户的负担。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构造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及成像系统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控制中心,由计算机系统、监视器、控制手柄、脚踏控制板及输出设备组成。手术时外科医生可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借助三维视觉,双手控制主操作手,手部动作传达到机械臂及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

成像系统由三维内窥镜、摄像、处理器及观察系统组成,且分别位于持镜臂、成像系统和控制台上。特制的内窥镜具有两路透镜系统,有0°镜和30°镜2种,内窥镜在持镜臂上能够向上和向下观察。通过放置于成像系统上的2台松下三晶片摄像机可产生两个具有高度清晰和色差还原的高质量图像,并分别输出至控制台手术操作的监视器,手术视野放大倍数为10倍以上。

床旁机械臂系统是手术机器人的操作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为器械臂和操作臂提供支持,其拥有7个自由度,具有人手无法涉及的灵活度、准确性以及过滤抖动的特点。机械手臂的主要驱动为30多个马克森电机,在操控装置中医生移动操作杆5mm,在患者体内的机械末端仅移动1mm,可极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迭代

在过去的20年间,达芬奇机器人不断的更新迭代。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研制成功,并在年7月通过FDA认证后应用于临床。年推出第2代产品,机械手臂活动范围更大了,允许医师在不离开控制台的情况下进行多图观察。年在第2代基础上增加了可供双人操控的双操控台、达芬奇手术模拟训练器、术中荧光显影技术、单孔手术设备、BK腔内专用超声辅助技术等功能,进而推出了第三代产品。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是第3代Si系统,Si在实时操作上已经非常到位,但是在手术的操作范围上却受到局限,如果医师手术过程中想要继续探究患者身体更深部位的病理情况,需要重新定位。

年直觉外科发布了第四代产品—达芬奇Xi系统,Xi比前几代系统改进之处主要在于:1)经过大幅改进的驱动结构使得机械臂移动范围更灵活精准,可覆盖更广的手术部位;2)数字内镜更加轻巧,使用激光定位并可自动计算机械臂的最佳手术姿态,画面成像更清晰,3D立体感更准确;3)内镜可以拆卸连接到任何一个机械臂上,手术视野更加广阔;4)更小,更细的机械手加上全新设计的手腕为手术操作提供了更高的灵活度;5)更长的支架设计为医师提供了更大的手术操作范围。

海外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复盘

关节机器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在髋、膝关节置换。年,外科医生使用RoboDoc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试验,医生根据术前CT影像制定骨骼磨削计划,通过夹具使病人的腿和股骨头与机器人固定,如果术中病人的腿发生移动,机器人就会自动停止手术,RoboDoc存在手术时间长、系统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造成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年,德国OrtoMaquet公司研发出CASPAR机器人系统,功能类似于RoboDoc,可依据手术规划自主完成骨骼成形操作,但有安全性、手术效率、准备时间等问题。

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发了用于膝关节手术的Acrobot机器人系统,首次采用主动约束式控制方式,机器人依据术前3D影像进行重建、分割及手术规划,术中基于配准技术实现定位,将术前规划信息映射到手术操作区域,并由机器人提供操作区域约束,再由医生拖拽实现骨骼成形操作。年,美国MAKOSurgical公司研制出RIO手术机器人,其设计原理与Acrobot机器人系统类似,主要用于全膝关节或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RIO能够实现实时导航,由医生和机械臂共同操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可在术中实时对操作进行精细调整。

脊柱机器人

关节之后,欧美等国家逐步开发了脊柱等骨科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在脊柱领域,以色列MazorRobotics公司研制出Renaissance机器人,其重量较小,可直接固定于患者脊柱上,引导医生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Renaissance系统现已获得FDA、CE和CFDA认证,其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并且可以显著缩短医生和病人在射线中的暴露时间,但存在操作比较复杂和缺少实时影像监控等缺陷。年,MazorRobotics的MazorX机器人获得FDA认证,MazorX将美敦力的软件与Mazor公司现有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通过交互式三维规划和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图像引导、可视化和导航功能。

年,法国MEDTECH推出了应用于脊柱外科的ROSASpine手术机器人,包含一个6自由度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安装有力反馈系统,能够识别术中力学信号的异常,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该机器人术中导航能够实现术中机器人实时呼吸追踪和补偿。年12月,MEDTECH的ROSAONE在中国获批上市,可以应用于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

创伤机器人

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应用于长肢骨骨折复位手术,基于医学影像引导,实现对断骨的复位操作。德国汉诺威大学引入遥操作概念,通过力反馈手柄操作Staubli工业机器人,并结合光学导航系统和术中3D影像采集C型臂完成骨折的配准。日本东京大学研制的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系统FRAC-Robo,通过带有力反馈装置的6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足靴固定足部,牵引下肢完成股骨干骨折复位。

中国骨科机器人竞争格局

关节机器人:目前仅有RIO在中国获批,临床阶段的中国企业包括微创鸿鹄,键嘉ARTHROBOT,元化智能的骨圣元化,和华瑞博的HURWA;

脊柱机器人:国内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起步稍晚,近年成为国内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最具代表性的机器人系统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脊柱手术机器人,医院及天智航公司联合开发的天玑脊柱手术机器人。年,天玑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的胸腰段骨折手术、寰枢椎经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是一款通用骨科导航机器人。其余代表性研究机构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创伤:天智航第三代产品TiRobot(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是通用型产品,能够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哈工大研制出用于骨干骨折复位的6-PTRT型并联机器人系统。北航研制出用于股骨干骨折的复位双平面导航机器人系统,并针对胫骨髓内钉手术、股骨髓内钉手术、骨盆骶髂关节螺钉手术和股骨颈空心钉手术,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医院构建了基于Stewart平台的长骨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和机基于UR机械臂的通用定位机器人系统,已完成模型及标本试验。

MAKOSurgical:年成立于美国,主要生产和销售关节置换机器人。年12月被史赛克收购。MAKOSurgical的主要产品是RIO机器人,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RIO机器人于年获得FDA认证,适应证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年FDA适应证拓展至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年11月,RIO机器人获得CFDA认证。年四季度FDA批准RIO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RIO采用主动约束控制方式实现关节切除术,使用多个动态虚拟边界来引导器械的运动,精度可到1mm。RIO在机械臂设计中注重人机交互操作的柔顺性,机械臂具有6自由度,采用丝传动结构设计,通过各自由度的平衡设计,实现机器人的柔顺交互操作。

MazorRobotics:成立于年9月,以色列的Mazor是最早实现临床应用的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Mazor主要从事SpineAssist、Renaissance和MazorX等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先后在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并于年12月被美敦力收购。

SpineAssist采用6自由度Stewart并联机构构型,直径50mm,高80mm,重g,重复定位精度0.01mm。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使SpineAssist机器人在执行手术操作时可直接置于患者的脊柱上,免受椎体位置变动的影响。在椎弓根钉置入方面,SpineAssist相较于传统手术提高了置钉准确率且减少了神经系统风险。

Renaissance为二代产品,重量较小,可直接固定于患者脊柱上,侧重于高风险的脊柱手术,如脊椎骨折,采用的3D成像技术取代了曾经的2D图像,使得外科医师能获得指导下一步如何进行的准确图像,但存在操作比较复杂和缺少实时影像监控等缺陷。

三代MazorX是Renaissance的升级产品,于年获得了FDA认证,可提供实时图像引导和导航功能。MazorX采用串联机器人结构实现椎弓根钉植入导航操作,比Renaissance具有更高的系统刚度,更短的手术注册准备时间。MazorX精度可达1mm。

MEDTECH:MEDTECH是一家于年成立的法国手术机器人系统制造商,主要从事脑部手术机器人ROSAONEBrainApplication和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ROSAONESpineApplication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于年7月被捷迈邦美公司收购。ROSAONESpineApplication(原称ROSASpine),于年获得FDA和CE认证。ROSASpine包含一个6自由度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安装有力反馈系统,能够识别力学信号的异常,提高安全性,精度1.5mm。

天智航:年成立于北京,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共有三代产品,分别为GD-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到期,不未续期),GD-(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到期,不未续期)/GD-S和天玑。天玑机器人具有一个6自由度串联机械臂,臂长超过mm,在术中完成定位标尺(体表标志点安装装置)支撑、手术路径定位、导针把持等功能。

机器人具有主动定位和人机协同运动功能,可以通过结合医生拖动的粗定位和机器人主动定位的精确定位,实现安全准确的手术定位。光学跟踪系统提供患者和机器人位置实时跟踪数据,手术计划和控制软件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计算手术工具与规划的手术路径的相对位置,并据此控制机器人运动,实现手术工具位置的定位补偿(天玑兼容二维和三维影像的配准技术)。天玑的临床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别(1mm),适应症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

国产骨科机器人已达国际水平

我们认为国产骨科机器人天玑已达国际水平主要由于3各方面的原因:

1)天玑突破了基于在线标定的机械臂与光学导航手眼协同的关键技术,在临床精度上可达到亚毫米级别(<1mm);

2)对比Mazor的产品和MEDTECH的ROSASpine的适用范围主要在胸椎、腰椎等部位,天玑有效解决了骨科复杂手术体位和入路难适配的临床难题,实现机器人在颈椎、骨盆、股骨颈、胸腰椎等部位的临床应用,实现了手术适用范围的多覆盖,即覆盖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及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

3)天玑有效解决了多模骨科医学影像难兼容等临床难题,实现了对X光、CT、CBCT的兼容,并通过图像配准技术实现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相对于术前3D或术中3D图像,天玑可使用术中3D,术中2D等多种影像模式,不但能完成脊柱外科手术,还能完成创伤骨科手术,显著提升了对不同临床环境的适应性,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

中国骨科机器人空间测算

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切实解决临床痛点,提高临床效果

关节机器人:关节机器人能解决骨质的精准切除,假体的精准安放,人为误差校准和消除等。Siebert对70例特发性膝关节炎患者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成功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没有观察到与使用机器人系统有关的重大不良事件发生.Martelli指出使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将假体放置的精度提高2.5mm和2°,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误。

王俏杰在机器人辅助下对20例患者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7±13)分提高至(90±6)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8±18)分提高至(79±12)分。

脊柱机器人:脊柱手术对精度要求很高,脊柱手术机器人能解决三大痛点:1)传统脊柱手术中医生术野受限,无法获得患者个体的准确解剖结构信息,增加手术风险;2)为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与精确性,术中经常需要进行C型臂X线机辅助定位,从而对医生身体造成损伤;3)术中不连续可视化,医生需要反复X光透视或CT标定。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88例患者中,有45例为机器人辅助置钉,43例为传统徒手置钉,机器人辅助置钉的效果优于传统徒手置钉,2组在置钉准确性和术中接受的放射剂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创伤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年1至4月北京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min,对照组为(29.00±12.14)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4大核心驱动:1)老龄化,因为关节置换和脊柱外科手术主要是退行性疾病导致;2)人工关节集采降价(髋关节和膝关节),预计推动关节手术量;3)中国骨科植入手术每千人手术例数偏低;4)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骨科机器人解决临床痛点的能力预期慢慢转化为临床需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测算

核心假设:

1)假设关节手术量,脊柱手术量和创伤手术量-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14%和10%。骨科植入物市场中,只有技术含量相对较少的创伤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高端的脊柱和关节一直还是进口主导,尤其是关节领域,基本上是国外巨头垄断。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年进口替代率创伤68%,脊柱39%,关节为27%。所以我们假设关节手术量增速最快,脊柱次之,创伤最慢;

2)脊柱外科手术中,半数以上使用钉棒系统,而脊柱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螺钉瞄准定位,因此脊柱约可以辅助实施50%以上的脊柱手术;

3)创伤骨科手术方面,天玑可以在髋部骨折、骨盆骨折、距骨骨折手术中使用,上述手术占创伤骨科手术量的比例分别为7%、1-3%、0.14%-0.9%,所以天玑可在约10%的创伤骨科手术中使用;

4)天智航经销商价格区间为-万人民币,所以假设骨科机器人平均出厂价Rmb万。

综上,我们估算中国骨科机器人市场(出厂价)-复合增速约为29.1%,到年规模约为Rmb30.7亿。

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风险

1)可能纳入配额管制:骨科机器人目前不在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列举目录清单中,但因首台终端中标价格超过1,万需纳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管理。骨科机器人如果被纳入配额管理,将增加医疗机构配置的流程环节,导致审批难度及被否决的风险加大,还可能降低医疗机构配置意愿。

2)核心零部件基础研发难度大:骨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机械臂和光学跟踪相机,这两样约占天玑的成本1/3,目前天玑都是从加拿大和丹麦外购。机械臂的高精度协同控制算法、零配件选型和构型设计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光学跟踪相机在长期使用中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需要元器件品质、工艺要求等方面持续试验。

3)脊柱多头争霸:已上市,临床阶段和有相关研究的企业较多,脊柱领域未来竞争可能加剧,还有一些神经外科机器人可能用于骨科,比如北京柏惠维康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于年通过CFDA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睿米作为脑外科手术的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可达到1mm,可帮助医生实现精准的神经微创手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脑出血、帕金森及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华科精准的神经外科机器人SinoRobot也于年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

4)医生接受度不足:骨科医生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已经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固定术式,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既有的操作规程的挑战,对于原本已经熟练掌握现有手术技巧的医生来说,适应新的治疗方式需要过程。

5)手术费用较高且无医保:一台骨科手术的收费通常包含机器人使用费、手术费、麻醉费、住院费、输血费、药费、检查费、耗材(比如椎弓根螺钉、颈椎融合器,一次性无菌定位手术工具包等),每台手术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病情复杂因素不同,收费结构差异较大。骨科机器人辅助的骨科手术收费一般高于传统手术。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2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