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前景 >> 把两家企业做到全球500强宋志平的40
文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本文为混沌商业研究团队“读书”栏目。整理自《经营制胜》,文内略有删改,机械工业出版社年3月出版。
01
有效的创新才是好创新
企业应当重视创新的有效性
创新是企业经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它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应当重视创新的有效性,进行有目的的、有基础的、熟悉领域的、有组织的创新。企业要善于把握创新机遇,依据企业自身的基础、想法和发展阶段活学活用创新方法。从模仿式创新过渡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在实践中平衡好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建立起一套最能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创新体系。
企业是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怎样提高创新的成功概率?如何开展创新活动?企业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创新活动会带来创造性的破坏,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外部性的特点常常使创新者陷入窘境。而企业是一个营利组织,受到严格的商业约束,所以应特别重视创新的有效性。简言之,有效创新就是提高创新效率,节约创新成本,降低盲目、不必要的风险。
现在,不少创新是盲目的、无效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只有噱头的奇怪创新。比如,很多地方都有会做石墨烯的企业,都有制造动力电池的企业,都有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去申请银行贷款和国家补贴来建设,政府拨给土地修建厂房,但最后不少企业却因为创新难出效益而破产,只留下一堆破铜烂铁,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同样是创新,我们要研究哪一种创新更有效益,因为企业没有效益就会倒闭。我们在研究创新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要拿来用,而是要思考创新的效益怎么样,能否赚到钱。对企业而言,赚了钱的创新才是好创新。
摩托罗拉曾是一流的通信设备企业,管理得也非常好,发明了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改善了企业质量流程管理,但它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它研发出了一个创新成果——铱星电话。由66颗环绕地球的低轨卫星网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使铱星电话在全世界都能接收到信号。但这是一个过于超前的创新。铱星电话和现在用的手机相比很笨重,无法解决信号屏蔽的问题,在室内使用受限,一定要去室外才行,在山顶、草原上都能打电话,唯独在屋子里不能打。
记得我在20世纪80年代去印度尼西亚时,当地的有钱人都喜欢穿花衬衫、开奔驰,很多保镖前呼后拥,而且奔驰车上有根很高的天线,那就是铱星电话。后来铱星电话由于创新过于超前,且自身存在穿透力太差的问题,没能竞争过现在的蜂窝电话系统,由此退出了舞台。摩托罗拉因此亏损严重,最终被巨大的创新投入拖垮了。
02
创新并非总是从零开始的
在创新领域里,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当前已有创新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学习的。其实,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前人已针对灯泡做了90%的研究工作,他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次实验,才把灯泡做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别人在前面进行的90%的研究工作,爱迪生也很难把灯泡做出来。所以,企业在创新时要总结前人所做的基础工作,不要去做过多的重复工作。
中国建材的铜铟镓硒,是在收购与整合别人研发了好几十年的技术后做成的。德国研发铜铟镓硒的AVANCIS公司曾依次被转让给三家世界强企业——西门子、壳牌石油、圣戈班,最后由同是世界强的中国建材收入囊中。我当时就想中国建材接力的第四棒应是最后一棒,接过来就跑到终点了。果然,中国建材把铜铟镓硒做好了,而且赚钱了。作为企业家并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先牺牲,理想的情况是前面的人烧99度,最后由自己再烧1度就开锅了。如果前面的人已经烧开锅了,就没什么机会了,因此把握创新的进入时机也很重要。
03
企业要开展有组织的创新
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任何创新都要在一个系统中进行,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开放共享的创新格局。例如,现阶段不少人热衷于动力电池,跃跃欲试都想投资,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合理,企业之间应该合作,进行联合创新。
企业间有组织的创新有以下3种方式。
一是大企业创新可以外包给中小企业。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可以在创新上进行协同,大企业创新不需要所有工作都自己做,可以技术外包给中小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的大部分创新都外包给了中小企业,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大企业的创新平台,它们之中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从网上下单。
年7月底,我去北汽集团调研了北汽新能源汽车的经营和创新情况。北汽新能源成立于年,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个登陆A股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年,北汽新能源为了打造新能源技术创新高地,牵头建设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这里聚集了全球的优质资源。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上,北汽新能源通过与戴姆勒、宁德时代等国内外多家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开展协同创新。此外,北汽新能源还与华为、滴滴、百度等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智能驾驶以及出行业务产业链上进行深度合作。
二是大企业要搭建技术开放型平台。
比如,中国建材有名科研设计人员,虽然做了大量的科研创新工作,但还不够,需要开放建设更大的网络平台,让更多成员加入。有关建材行业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让大家共同研发。
再如,药明康德集众智、聚合力,实现了开放性创新。它的创始人李革曾在美国创立普林斯顿组合化学公司并成功上市,年,李革放弃在美国的成就,回国成立了药明康德。药明康德于年8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年5月,药明康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该公司市值超过2亿元。药明康德的创新能力很强,采用的是医药研发外包模式,在全世界有不少的合作点和研发中心,有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在它的平台上。它为辉瑞公司等全世界大药厂提供医药创新服务,接受新药研发中某一环节或某一周期的外包,在高起点上接触到大药厂的一些医药创新。
过去40多年,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产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今后30年我们靠什么竞争呢?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因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现在并不低,低端劳动力成本甚至比美国还要高。
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1.1亿人接受了大学以上的教育。我国拥有强大的研发智力资源,关键是要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这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下一轮的竞争,企业要靠团队的智慧、创新能力及搭建的开放型创新平台取胜。
三是科技企业要和大企业联合起来创新。
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合作值得探究。中关村的科技企业都想上市,但企业上市后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把技术转变成产品,生产出产品后又想扩大规模,最后变成了一家工业企业。其实,中国的工业企业并不少,也不缺少工业企业,缺的是技术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企业应该定位为创新型企业,为大企业提供技术,把生产产品的工作交给擅长的企业去做。年,我在拜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时,接触了石墨烯研究中心下面刚刚上市的公司,该公司市值并不高,只做技术外包,它希望和中国建材合作,为我们提供印刷铜铟镓硒的技术。
创新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的事,而是一个系统的事。在创新方面,企业应该有效分工,在创新中扮演各自适合的角色。企业家应多思考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在创新中的上下游是谁,是否熟悉这些领域,能否得到有力支持,从这些角度认真思考,就能在创新过程中降低风险。
04
强化集成创新
从模仿创新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采取的是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创新大部分是模仿创新,模仿了40多年,现在想再模仿就比较难了。第一,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还能模仿的东西不是太多了。第二,和早期工业化阶段不一样,现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再模仿很容易“踩雷”。比如美国条款等,触碰了就会惹麻烦。这就鼓励企业用自主创新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不能简单地通过模仿获得这些技术。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资金实力,在许多领域从跟跑者到并跑者,逐渐成了领跑者。我们现在要转变创新方式,应该从模仿创新向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发展,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模仿永远做不出最好的东西,模仿创新的企业永远是二流企业。
自主创新比较难。在医药行业里,一种新药的研发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10亿美元的投入。国外的大型制药企业往往没有琳琅满目的药品,而是只有几种好药,每种药一年都有上百亿美元的收入,当然一旦专利到期,技术解禁后收入就会下降80%。国内的自制药品大都是专利解禁后的仿制药,这也是国外制药企业保护专利的原因所在,专利是它们的命根子。自主创新不容易,例如,华为现在也在加大投入,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以防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
随着5G、互联网+、AI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的需求会更多,柔性显示成为引领显示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动力引擎。年以来,很多终端厂商都在折叠领域加大投资开发新产品。作为可折叠显示器件的核心材料,柔性玻璃研发生产难度极大,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建材旗下的凯盛科技利用自身在柔性触控玻璃领域的科研攻关和产业化能力,充分发挥优势,自主研发出了高强度柔性玻璃配方,以及减薄、强化、切割及成型加工的新技术,能够生产出30~70微米厚度的主流规格的超薄柔性玻璃,而且能够实现玻璃连续20万次弯折不破损,弯折半径小于1.5毫米,这都是行业领先水平,并且形成了国内唯一的、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打破了国外垄断,从源头上保障了中国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的安全。这种玻璃的研发成功,是中国建材取得的又一项重大创新成就。
此外,中国建材还有一个自主创新的“黑科技”——图像光导识别芯片,可用于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今后,5G手机的照相和指纹识别功能都会在手机的正面。手机屏幕下面只有四片玻璃,其中可以放上中国建材的图像光导识别芯片。它的原理是把上亿根光纤压缩在一起,压成光纤棒,再切成薄片。利用光纤的传导原理,信号可以精准传输而不失真,而且对光线特别敏感,手指一按,透过液晶屏幕和四片玻璃,就能在手机全屏范围内识别出指纹,简直奇妙极了。
年,我们就开始研究这种技术。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东西可以用在手机上,今后还可以在DNA测序等安全领域推广。图像光导识别芯片确实是中国建材的一个原创产品,现在很多手机的OLED屏都要用到。
05
集成创新就像把做面包的技术用在蒸馒头上
目前,中国建材这样的自主创新还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都是集成创新。20世纪70年代西方人提出了集成创新的概念,就是把各种创新要素结合起来,既有借鉴的又有企业自己的,或者把其他行业的一些创新要素放在本行业里集成起来,就如同“把做面包的技术用在蒸馒头上”,是介于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之间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个知识重组、技术重组、要素重组的创新过程。
过去,我们创新的方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全世界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是由某个企业单独开发的,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寻找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来开发新技术,实现各种要素的有效集成和优化组合,这就要运用集成创新。
对集成创新来说,有人仍把它误解为“拿来主义”。其实,集成创新不是模仿、抄袭或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源为我所用,把各种单项的技术要素和技术思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取得“1+1>2”的效果,这才是集成创新真正的价值所在。
06
向不同国家学习不同的创新理念
近年来,美国在技术引进方面对中国企业进行封锁,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技术合作。我这两年间去了欧洲好几次,重点是去法国,可不要小看法国人和他们的科技。法国在核电、高铁、航空等技术领域都很厉害,国际上能和波音竞争的只有空客,而空客总部就位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要想应用法国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就会遇到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法语,这个很麻烦,中国人大都学的是英语。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法语,进入高科技的法国企业工作。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每次美国在经贸上制裁中国时,法国的立场都保持了独立性,所以我们在法国要扎下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与法国人一起集成创新。
以色列跟中国有传统的友谊,自年两国建交以来,中以两国就发展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现在关系仍很友好。以色列是谜一样的国家,在贫瘠而狭小的土地上,万国民却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年,以色列人均GDP达到了4.2万美元,关键是无论在芯片技术、生物技术,还是在国防和智能化等前沿技术上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年6月,我在访问以色列期间,参观了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特拉维夫大学、佩雷斯创新中心,并与《创业的国度》一书的作者索尔·辛格进行了一场座谈,这让我真正地理解了什么是“startup”。
以色列把创业叫“startup”,是指找到创新的种子,并且把它变成小苗的过程。这与国内的创业概念有所不同,我们对创业的理解不仅仅是“startup”,还包括把小苗培养成大树,把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做大做强等。所以,将以色列的创业企业理解为初创企业可能更加合适。
以色列有大量的初创企业,并把初创企业作为商品出售转让。以色列大学里的老师可能每人都开着五六家公司,大学生到了最后一个学年就开始创办公司,而且可以获得学校的创业资助,可以说是人人都有公司,产品就是公司。包括U盘、胃镜在内的很多技术都出自以色列,他们在生物制药和芯片技术方面也很厉害,美国有很多芯片技术是向以色列购买的。
在巴黎航展上,一家以色列企业展出了一架动力电池飞机,可以搭载9个人,巡航距离能达到多公里,是以色列理工大学的几个学生研究制造出来的。展览后,这家以色列初创企业就被美国一家大企业给收购了,现在开始较大规模地生产动力电池飞机,而不仅限于制作概念模型机。
以色列有一个词叫“胡茨巴”,我不太理解它的意思,反复询问翻译和当地人后才知道,它是指以色列人总是不按常理想问题,而且对一定要做成的事非常执着,这就是以色列人的特点。我去希伯来大学参观它的技术孵化中心,发现那些售卖技术的初创企业就位于路边由老旧的学生宿舍改造成的一座小房子里,我都不太敢相信。以色列人确实不重视办公环境,只重视实际的技术交易。
我还去了特拉维夫大学的理工学院、世界第六大私立研究院——威兹曼研究院,以及耐特菲姆滴灌公司。以色列水资源匮乏,但是农蔬、植被却长得很好,这得益于滴灌技术,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精准地给植物提供了需要的水分。
以色列的确很值得我们研究。作为“创业的国度”,以色列构建了一个由创业者、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等构成的全方位、运作成熟的创业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生态,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去创新创业。在与索尔·辛格先生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犹太人的创新与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是有相关性的,年的流浪史让犹太人不能安于现状,需要不断寻找让现实变得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特质适合创业,但可能并不适合把企业做大。10个犹太人可能就会有10种观点,往往太多的争论和质疑对于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也是不利的。
在我看来,以色列和中国的创新创业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以色列人擅长“startup”,但不善于把企业做大,当然这也和以色列的国土狭小以及市场有限有关,而这正是中国的强项。中国有许多大企业,可以跟以色列初创企业的技术对接。如果两者能够结合起来,进行集成创新,让以色列创新的种子,进入中国这片有广阔市场和强大制造业的沃土,应该是一个好的选择,两国可以共创经济的又一个奇迹。
07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
做企业不可能一天换一个新产品
企业中大量的创新都属于持续性创新。一个行业里的颠覆性创新大多15年左右发生一次,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成,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战略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所以,大多数企业还是要立足于现有产业,进行持续性创新。比如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排在全球第一,是整个集团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因此不能动摇,只能搞好。
水泥行业虽然传统但不落后。多年前,我去拜访拉法基总裁乐峰先生,他当时问我:“你觉得未来50年有没有一种材料能代替水泥?”我想了想说:“没有。”他说:“我认为也没有。”中国90%的铁矿砂靠进口,木材也大多靠进口,而水泥的原料石灰石在中国的贮藏量有9万亿吨,中国人又有使用水泥的偏好,因此水泥在中国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胶凝材料。从小立窑生产水泥到湿法水泥,再到现在的新型干法水泥,这些年水泥的生产技术一直在创新和进步。今天水泥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加快转型,推进节能减排,提升技术,提高附加值,同时也在大力推广“水泥+”模式。水泥市场空间巨大,要着力开拓细分市场,提高盈利水平,“水泥+”模式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其实,企业发展的停滞和失败往往是因为过早离开了核心业务,没有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以汽车领域为例,很多汽车企业现在主要制造汽油车,但也想开发电动车。根据估测,年全球电动车有万辆,但全球汽车保有量是14亿辆。预计到年,电动车能占汽车市场份额的15%,这虽是很大的比例,但主流还是汽油车,把现有汽油车做得更节油、减少排放就是持续性创新。
08
企业不能总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
企业在做好持续性创新的同时,也应积极尝试颠覆性创新。之前的业务曾让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但如果一直沿用过去的思维和商业模式,不做颠覆性创新,很容易被新入场者淘汰。事实上,很多大的领先企业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它们对颠覆性创新不够敏感。
对企业来讲,如果不创新,不研究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就可能会被颠覆。即使像中国建材这样的巨无霸,如果不用新技术、新模式,也会被颠覆。企业有一些惰性、惯性,还有一些很熟悉的东西不愿意放弃,学习新东西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我常想,改革其实是倒逼的,创新往往也是倒逼的,企业主动改变是很难的,只有到了崩溃的边缘,或者到了悬崖边上,才可能会迷途知返。这也是我给企业里年青一代的忠告,不创新必然会死亡。
大企业失败,往往是因为它们总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在北新建材时我将这句话写进了一个宣传片里,后来到了中国建材也经常讲。过去,我们有些成功的经验要记住,但环境变了,如果不创新、不学新东西,总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必然会失败。
大家都知道,诺基亚曾经因为在平板手机时代到来时错误的选择而临近破产。其实,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有平板手机的技术,并不复杂,但它们认为没有必要把电脑功能放到手机上面。一念之差,苹果公司就打破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市场格局。苹果公司在做手机时,不光把智能化功能应用到手机上,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全球时尚的设计和销售理念。这是革命性的改变,它没有把手机作为一个通信工具,而是作为一款奢侈品去销售。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诺基亚损失了超过90%的价值,收入呈自由落体形态,裁员成为普遍现象。当然,诺基亚最终并没有破产,它在现任总裁李思拓的带领下,从一家每况愈下的手机公司,转型成为一家成功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公司,得以重生。
另外一个从辉煌走向衰落,又从衰落中重生的案例是日本富士胶片公司。富士胶片在年时销售收入达到高峰,它用了40年的时间追赶柯达,在终于超过柯达时,却遭遇数码相机问世,每年业务下降30%,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情况。现在富士胶片已经转型成功,其总裁古森重隆是日本继稻盛和夫之后的又一个奇迹,日本国内很推崇他的概念,《灵魂经营》这本书对其做了相关介绍。
09
企业既要造“矛”又要造“盾”
企业既要有持续性创新,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