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介绍 >> 宇晶股份3000万大单悬疑3年分期却一次
每经记者:吴泽鹏每经编辑:张海妮
宇晶股份老厂门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吴泽鹏摄
年上市前,依靠蓝思科技、比亚迪等大客户,宇晶股份(,SZ)业绩获得持续增长,但谁料想年就“变脸”了——宇晶股份年实现营收约3.02亿元,净利润.33万元,扣非净利润.02万元,同比分别下滑25.55%、86.16%及98.49%。
实际上,对蓝思科技的严重依赖,一直是宇晶股份的一大软肋:年,蓝思科技采购占比达到46.76%;年升至65.53%;年,蓝思科技采购额减少,宇晶股份业绩遭遇滑铁卢。
不过,也有客户在关键时刻给予鼎力相助,例如湖南晶博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博太阳能)年就采购了.04万元(占比10.78%),紧随蓝思科技及比亚迪成为宇晶股份的年度第三大客户。
但让人诧异的是,同一年度,宇晶股份对晶博太阳能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达到.61万元,且这些应收账款账龄全在“1年以内”。就是说,确认收入后,宇晶股份并未收到任何对应的现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采购设备名义,从熟悉两家企业的内部人士了解到,余万元设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采购,实际是以设备租赁形式、设备款分3年偿还,且早在年、年已经交付设备。
同时,从工商登记的股权来看,晶博太阳能与宇晶股份毫无关联,但记者以采购身份多方求证却发现,晶博太阳能与宇晶股份关系不一般:双方在员工安排方面存在交叉借调、先在一方离职再去另一方入职的情况;双方均有员工、高管透露,晶博太阳能系宇晶股份投资企业;晶博太阳能所在园区管委会内不止一位人士表示,晶博太阳能属于宇晶股份、是宇晶股份老板间接参股公司。
宇晶股份新建设的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吴泽鹏摄
业绩表现:上市次年就“变脸”
年11月底,宇晶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湖南益阳第六家上市公司,这家精密数控机床设备生厂商,上市时其拳头产品是研磨抛光机,年~年,该类产品营业收入占比在80%以上,年营收占比甚至超过90%。
据招股书介绍,宇晶股份的研磨抛光机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盖板玻璃的研磨、抛光,主要客户为蓝思科技、欧菲光、三环集团等,均为智能手机防护玻璃、陶瓷背板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得益于下游手机盖板玻璃行业的持续增长,宇晶股份的研磨抛光机销量大幅增长,年~年分别销售台、台以及台,这给宇晶股份业绩带来明显提振作用。年,宇晶股份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6%、.04%,到了年,这两项数据仍分别同比增长14.82%、26.64%。
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宇晶股份对蓝思科技均存在严重依赖。年~年,宇晶股份对蓝思科技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2.47%、32.93%和46.76%。
尽管宇晶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年以来,公司开发的新客户欧菲光、比亚迪、三环集团等陆续产生销售收入,成为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使得公司对蓝思科技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至不到50%。但在上市当年,依赖蓝思科技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年宇晶股份对蓝思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达到了65.53%。
进入年,宇晶股份对单一客户过于依赖的劣势开始显现,蓝思科技的采购额从年的2.65亿元下降至.6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29.87%。细分产品方面,抛光研磨机带来的营收由年的3.65亿元减少至1.92亿元,营收占比由90.04%下滑至63.54%。
在此背景下,宇晶股份的整体营业收入也由年的4.05亿元降至年的3.02亿元,净利润则由年的近1亿元降至年的万元,上市次年业绩就“变脸”。
财务揭秘:有收入但没收到钱,是租赁还是销售?
在出现业绩下滑的年,宇晶股份也开拓了一些新的大客户,其中,晶博太阳能以.04万元的采购额,进入宇晶股份年前五大客户名单。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宇晶股份与晶博太阳能的交易并不简单,其中存在诸多疑问。
若从财务数据及商业逻辑分析,至少存在以下三个疑点。
首先,宇晶股份年对晶博太阳能的销售额为.04万元,但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达.61万元,且账龄为一年以内,也就是说,销售发生了,但没收到钱,而且应收账款余额较销售额多了多万元。
根据宇晶股份披露的前五大客户名单,晶博太阳能年采购额为.04万元,占比达10.78%。但与此同时,宇晶股份披露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单位中,晶博太阳能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达到.61万元,宇晶股份计提坏账准备.78万元。宇晶股份披露,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是5%,一至二年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是10%。
计算可知,宇晶股份对上述晶博太阳能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为5%,故可以认定,.61万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账龄均在一年以内,且超出当年晶博太阳能采购额(.04万元).57万元。
换句话说,年,宇晶股份对晶博太阳能的销售,并未产生任何实际现金收入,而是在确认收入后,全部转入应收账款。
另外也需要注意,就数据而言,应收账款高于实际销售额,除非存在统计口径上含税与不含税的区别,否则与常规逻辑同样不符。
其次,记者采访发现,在年得以确认收入的对晶博太阳能的销售收入,其中极大可能来自于年初签订的合同。
根据宇晶股份此前披露的招股意向书,年2月8日,宇晶股份与晶博太阳能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销售金额万元,主要产品是多线切割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招股意向书披露的一众重要销售合同中,唯独宇晶股份与晶博太阳能签订的合同没有合同编号。
图片来源:招股意向书截图
同时,双方在年也未有过多交易,根据宇晶股份年年报披露,当年前五大客户中,第五名大客户对应销售额仅为.68万元,且晶博太阳能不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故年宇晶股份实际对晶博太阳能的销售额不会超过.68万元。
不过根据年半年报,宇晶股份已对晶博太阳能产生约.66万元应收账款,且宇晶股份年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也没有晶博太阳能。因此可以判定,年半年报中记录的应收账款,主要就是宇晶股份年上半年对晶博太阳能的销售产生的。
如此看来,年初签订的合同,是在年上半年确认收入。
记者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熟悉晶博太阳能的宇晶股份员工,该人士向记者透露,一般而言,宇晶股份设备交付时间在3个月左右,具体到与晶博太阳能的交易,他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信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把这个设备借给他们,约定每个月返还多少钱,要在三年内把设备款还清,才给他们开票。现在晶博每个月都要给我们汇款的。”
该人士透露,一般客户没办法做这种融资租赁的销售形式,“晶博是有条件。”其称,由于行业政策发生变化及晶博项目选址问题,设备实际早已生产并交付,最晚的一批交付于年下半年。
根据这一说法,其实在签订合同当年,宇晶股份与晶博太阳能的合同已经履行,且采用的是租赁的形式,但宇晶股份在年上半年,却将这笔本该分3年的融资租赁收入,一次性确认为当年收入。
财务专家马靖昊向记者介绍,按规范的财务操作,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设备的,出租方不应该一开始便一次性确认收入,应当按双方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确认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则放在“长期应收款”,也不应该放在“应收账款”中。“承租方也是分期付款的,你可以算一下,它分期确认收入的话,当期收入会减少多少。”马靖昊补充道。
再退一步,即使如公司所说是“销售”,那么,晶博太阳能向宇晶股份实际采购的多线切割机销售价格是多少呢?能支撑起多万的采购额吗?
湖南省益阳市生态环境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