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资源 >> 武汉植物组织出现污染后的一些处理措施你知
了解更多,点击咨询
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若使细菌污染,只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染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以用。下面武汉傲星生物就和大家聊一聊
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但至今还未发现哪种抗生素能够对各种菌都有效,并且常常也会影响植物材料的正常生长分化。另一些药剂,虽有的杀菌效果好,但往往容易引起盐害,也无法利用。
1.外植体的选择
为了使接种后的诱导得以成功,选择的外植体应该是幼嫩的,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的,而且选择的外植体的体积不能过小,如若过小则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从而影响进一步的分化。因此,一般接种的外植体体积在0.5~1.0cm2的范围内即可。最适的为茎尖、带芽茎段,也可以利用叶子、子叶、根段、花器官组织等。
2.植物茎段组织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以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比较容易,一般取植物的嫩茎切段作为外植体,切成0.5~1cm长的小段进行接种,保证每个茎段有一个芽点和一片叶子,将芽点部位以下垂直插入培养基凝胶中进行生根培养。
3.外植体接种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
接种前首先进行灭菌消毒,接种所用的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工具需要提前高温高压灭菌,提前10分钟打开超净工作台,灭紫外15~20min,操作人员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工作台和器皿,解剖刀和镊子等随时擦酒精灼烧,晾凉后备用。在无菌培养皿中或滤纸上切割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表面,注意瓶口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
4.组织培养中材料褐化现象
不同品种以及生理状态引起的褐化状态不同。培养基过高浓度的无机盐及高水平细胞分裂素会使褐化现象加重。培养条件不当,例如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重外植体的褐变程度。
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合适的培养条件,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PVP等抗氧化剂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连续转移,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12~24小时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样经过连续处理7~10天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
5.材料玻璃化问题
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状,呈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玻璃化为试管苗的生理失调症,试管苗生长缓慢、玻璃化的嫩茎不宜诱导生根,繁殖系数有所下降。当培养基上细胞分裂素水平较高时,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愈伤组织的玻璃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松散,脆易碎。叶子或是长出的愈伤一段时间后在其周围出现水渍化,继而影响整个培养基。
防治措施: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聚乙烯醇、脱落酸等物质,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及含氮化合物的用量,选用低NH4+水平的B5培养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玻璃化的现象发生。增加光照,对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马铃薯汁、间苯三酚等可有效的减轻和防止玻璃化。
6.材料水浸状、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部位或时期)。
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位,生长初期取材。
7.材料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
可能原因:培养基不适合,生长素的选择和用量不当,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的调节作用,往往不是某一种植物激素的单独效果。环境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更换培养基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尤其是调整盐离子浓度;调整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增加生长素用量,例如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可有效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新器官的分化和形成;调整培养温度等环境条件。
8.愈伤组织生长过旺疏松
可能原因:由于培养基中激素添加过量,培养室温度偏高,矿物质等无机盐含量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改进措施: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组织、不同器官,应适当减少激素用量,适当降低培养温度,调整无机盐(尤其是铵盐)含量,适当提高琼脂用量增加培养基硬度,避免愈伤组织生长过旺和疏松现象发生。
9.愈伤组织生长缓慢太紧密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用量过多,糖浓度过高。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调整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降低糖浓度。
10.愈伤组织分化率低,畸形,分化出的芽多为叶状芽或丛芽,芽生长困难,不易成苗。培养时间长时,再次愈伤组织化
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温度偏高。
改进措施:减少生长素用量,可以通过分化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GA3(浓度在0.5~2mg/L之间)解决,并适当降低愈伤组织的培养温度。
11.丛生苗过于细弱,不适于生根或移栽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或赤霉素使用不当,产生过多的不定芽;温度过高,光照短,光强不足;不及时的转移和分切,生长空间小。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免用赤霉素;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及时转接;降低接种密度;更换透气的封口膜等。
12.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黄化
引起黄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Fe的含量不足,各种矿质营养不均衡;培养环境通气不良,瓶内有害气体积累(乙烯、氨气、甲醛)等会引起植物材料黄化脱落;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或长时间不转移;pH值变化过大;培养温度不适;光照不足等。
改进措施:改善组培条件,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准确;降低组培苗的接种密度,及时转接培养物;使用透气的封口膜改善瓶内通气状况;适当调节pH值、激素配比和无机盐浓度;控制培养室内温度,适当增加光照。
13.植物组培培养基都有哪些?
MS培养基:年穆拉辛格和斯库格为烟草细胞培养而设计,其中硝酸盐的浓度高,适合植物原生质体、细胞和组织培养。
B5培养基:年甘伯尔格为大豆细胞培养而设计,铵的浓度低。适合木本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
富盐平衡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特点是:无机盐浓度高,微量元素种类齐全,浓度高;元素间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稳定性好、营养丰富,一般培养时无需再加入有机成分。
高硝态氮培养基:代表性培养基有B5、N6、SH。特点是:硝酸钾浓度高,氨态氮浓度低,含有较高浓度的硫胺素(VB1)。
中盐培养基:大多是在MS培养基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特点是:大量元素无机盐为MS的一半,微量元素种类减少、含量增高。维生素种类比MS增多,例如增加了生物素、叶酸等。
低盐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有机成分含量浓度低,多用作生根培养的培养基。
14.木本植物(油料植物)组织培养中遇到再生苗无法生根时怎么办?
一般常用的1/2MS或者1/2WPM基本能够满足。如果增殖用的基本都生产正常,到生根的时候出现落叶,只能通过排除法一样样分析。首先看下是不是培养温度太高,使用瓶盖后透气性差,导致乙烯积累。其次,可以适当添加少量分裂素,或者更换生长素,以及多种生长素混合使用。
15.培养基中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有何重要作用?
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
16.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材料,以及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
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材料需要选取生长旺盛的细胞,幼嫩的组织。无菌试管苗的叶片、胚轴及子叶、花药,以及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等。常用的调节原生质体渗透压的稳定剂主要有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蔗糖等。渗透压浓度一般为0.3~0.8mol/L。
17.组培苗移栽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移栽前打开三角瓶的封口膜,炼苗3~5d后取出小苗,用流水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然后移栽到盛有灭过菌的蛭石的营养钵中过度一下,但要注意不可直接向营养钵中浇营养液(容易长菌),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罩住小苗3~5d后移栽到土里。
18.光照强度多少lux是如何计算的
光照强度=光通量/单位面积。Lux的换算比较抽象,一般以烛光为计算单位,现在所用的以电源发光的光源,记作国际烛光,即25瓦特的电灯其光强度等于25国际烛光。1标准烛光=10.76Lux。
19.LED光源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选择
光是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LED光源nm左右的蓝光和nm左右的红光是植物最需要的光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