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前景 >> 2022光伏产业报告龙头扩产加速,硅料硅
来源
时代商学院
作者
郑少娜
编辑
孙一鸣
能源结构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键,光伏发电则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制造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尤其是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刺激光伏装机量提升,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光伏板块营收及利润加速向上。
本篇报告旨在对A股64家光伏上市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从企业价值、经营能力与收益质量、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成长能力以及研发创新投入共七大维度挖掘光伏板块的潜在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光伏市场景气度向好,龙头扩产加速。从需求端看,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加1.9%,年上半年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17%,行业需求持续旺盛。光伏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产能投放,头部企业的优势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技术迭代加快,光伏设备端迎机遇。光伏发电即将脱离对补贴的依赖,在降本增效的市场要求下,光伏技术不断升级迭代,例如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电池片逐步向高效电池片TOPCon和HJT等方向发展,光伏组件逐渐走向超高功率化,而产业技术的进步会带动整条光伏产线设备的更换,产生较大的设备投资空间。
硅料硅片企业综合得分普遍较高。在本次排行榜单中,硅料硅片企业在市值管理、营收规模、盈利质量等方面得分普遍较高;光伏加工设备、逆变器企业在盈利质量、研发创新投入等方面表现突出;而磨具磨料企业由于竞争激烈普遍面临营收增速不佳、净利润出现亏损的经营局面。
光伏发电经营效率偏弱,逆变器企业回款能力强。由于光伏发电企业以投资运营光伏电站为主,它们的下游客户是国家电网,结算周期相对较长,致使应收账款管理能力普遍较弱,拉低了整体的资产经营效率。另外,逆变器企业的收现比较高。近年来,国产逆变器的技术与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在低成本优势助力下,国产逆变器企业成功突围出海,在全球前十大逆变器厂商中,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等国内企业处于优势地位。
光伏加工设备研发投入高。光伏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加快促进产业更新换代,在年光伏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前十五大榜单中,光伏加工设备企业占据七席,并且光伏加工设备企业的研发费用率均值为6.6%,中位数为6.51%,在光伏企业中同样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目录
图表1-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情况(万千瓦时)
图表1-2:年光伏行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CR5)情况
图表2: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主要构成情况
图表:年光伏上市企业综合排行榜
图表4-1:12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的市值规模情况(截至/9/0)
图表4-2:年各子行业光伏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均值情况(%)
图表4-:年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情况(%)
图表4-4:年光伏逆变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情况
图表4-5:年分行业光伏企业的营运能力情况
图表4-6:年光伏企业的收现比前十五强
图表4-7:年子行业光伏企业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值以及复合增速均值情况(%)
图表4-8:年光伏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前十五大榜单
图表4-9:年子行业光伏企业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和人员占比均值情况(%)
一、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1.1需求端:市场需求旺盛,景气度向好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
自21世纪初以来,光伏行业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受国际经济形势、贸易摩擦、行业技术面临阶段性瓶颈等因素的影响,年至年全球光伏行业市场增速放缓,但总体上仍呈上升态势。过去十年,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推动下,国内光伏装机规模越来越大。
如图表1-1所示,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54.88GW,同比增加1.9%,累计装机规模突破00GW。其中,光伏组件产量、多晶硅产量、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分别连续15年、11年、9年、7年位居全球首位。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为0.88GW,同比增长17%;海外方面,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为8.8GW,同比增长90%,反映出光伏行业需求持续旺盛,景气度向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预计到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GW—0GW,是目前需求的2倍以上。
近年来,光伏制造企业及新兴产业资本纷纷投入资源布局硅片产能,以满足未来光伏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隆基绿能(.SH)、协鑫科技(.SZ)、TCL中环(.SZ)、通威股份(.SH)、晶科能源(.SH)、晶澳科技(.SZ)、京运通(.SH)、上机数控(.SH)等企业先后宣布进行单晶硅片扩产,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
1.2技术层面:技术迭代加快,光伏设备端迎机遇
从整个光伏产业链看,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电池片逐步向高效电池片方向发展,TOPCon和HJT未来会逐步成为主流,超高功率是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会带动整条产线设备的更换,产生较大的设备投资空间。
1.2.1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发展
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电池片产量规模稳步提升,带动光伏产业对上游硅片需求的稳步增长。
目前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三氯氢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年,硅烷流化床法的颗粒硅产能和产量小幅增加,颗粒硅市占率有所上涨,同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4.1%;不过,三氯氢硅法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年棒状硅产量占比达95.9%。未来,若颗粒硅的产能进一步扩张,并且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下游应用的拓展,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
从转换效率看,单晶硅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普遍高于多晶硅,随着单晶的拉晶技术进步及金刚线切片技术的产业化,单晶硅片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CPIA预测,未来几年单晶硅电池市场份额逐步增大,年单晶硅片市场份额预计超过70%。可见,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从近几年光伏行业发展趋势看,硅片逐渐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
硅片尺寸的增加,可带来硅片、电池、组件、BOS(光伏平衡系统)等多环节成本下降,同时能直接提升组件功率,进而提升大尺寸组件的产品竞争力。另外,硅片厚度对电池片的自动化、良率、转换效率等均有影响,薄片化有利于降低硅耗和硅片成本,但会影响碎片率。目前切片工艺完全能满足薄片化的需要,但硅片厚度还要满足下游电池片、组件制造端的需求。
据CPIA数据,年,市场上硅片尺寸种类多样,包括.75mm、mm、.75mm、mm、mm、mm等,且各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中,.75mm和mm尺寸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50%;.75mm尺寸的市场份额下降为5%,未来将持续降低;mm是现有电池产线可升级的最大尺寸方案,因此将是近两年的过渡尺寸;mm和mm尺寸的总市场份额由年的4.5%迅速增长至年的45%,未来仍将快速扩大。
1.2.2电池技术:TOPCon和HJT将成主流
凭借较低的制造成本和不断提升的电池转化效率,单晶PERC技术路线成为目前光伏电池片的主流产品。年,随着PERC电池片新产能持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91.2%。在转换效率方面,P型电池逐渐逼近极限,极限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HJT和TOPCon)转化效率和产能正快速提升。
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逐渐逼近极限,在政策、市场、技术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光伏厂商正努力寻求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方案。其中,HJT电池凭借转换效率高、衰减率低、工艺步骤少且降本路线清晰等优势特征,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
HJT和TOPCon的本质都是通过在电池片中的晶体硅上沉积硅系薄膜,形成钝化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少光电转换过程中载流子的复合,增加载流子的寿命,从而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
据CPIA数据,年,PERC技术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约为2.1%,较年的22.8%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同期N型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4%,市场占有率却仅为%。年,经德国ISFH研究所测试,中国企业在硅基异质结电池(HJT)取得重大突破,转换效率高达26.%,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目前,虽然HJT和TOPCon量产规模与PERC相比差距较大,但其作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发展速度极快。
CPIA预测,年N型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从%提升至1.4%,其中TOPCon电池放量更快,年底产能有望超过5GW,HJT电池超过1GW。
另据PV-InfoLink数据,年,TOPCon电池产能预计将超过7GW,未来三年TOPCon产能快速增长,年将超过GW。
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光伏厂家开始选择规划HJT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部分光伏产品制造商已经启动HJT太阳能电池的扩产项目,如安徽华晟二期2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金刚玻璃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通威股份1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等,表明了目前HJT电池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驱动下,光伏行业即将快速迎来新一轮变革。
此外,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衰减低、重量轻、材料消耗少、制备能耗低、适合与建筑结合(BIPV)等特点,正逐渐得到发展,目前能够商品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砷化镓(GaAs)等。
1.2.光伏组件:超高功率成趋势
从产品看,无论硅片电池还是光伏组件,其功率和效率均在年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大部分的组件企业均发布了W以上的产品,少数几家企业甚至发布了W以上的组件,企业产能布局重心逐渐往超高功率方向倾斜。
在尺寸组件方面,大尺寸组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环节单位成本,因此其市占率迅速提升。据CPIA数据,年,mm和mm尺寸硅片合计市占率达到45%;预计到年,mm和mm硅片尺寸组件市占率将快速提升至90%以上。
在单双面组件方面,双面组件由于发电增益效果好,市占率持续提升至7.4%,未来双面组件市占率有望提升至50%。
此外,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BAPV功能性组件等新技术不断出现,由于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带来的增值空间,逐渐引起组件企业的重视。
超高功率是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产业链配套来看,自硅料、硅片、电池片,至玻璃、背板、支架、接线盒、连接器等每个环节均为提高组件功率、降低BOS成本和系统成本做出相应准备。
与此同时,下游对于超高功率组件的发展也给出积极回应。年上半年,多家电力央企在招标时明确选择高功率组件,体现了市场对于高效产品技术路线的认可,表明选用超高功率组件、降低度电成本的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
1.2.4逆变器:组串式市占率快速上升
作为光伏系统唯一具备多种数字化功能、同时又直接衔接电网的智能设备,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
6年,市场上逆变器以集中式逆变器为主,市占率在六成以上,而近年来,由于具有系统发电效率高、应用场景广泛、成本快速下降等突出优势,组串式逆变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应用市场市占率不断上升,逐步取代集中式逆变器。
1.2.5发电端:脱离补贴,平价上网
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自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数据显示,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9.28GW,首次超过集中式新增装机量的25.6GW。可见,未来光伏发电将从集中式光伏发电转移至分布式光伏发电。
目前光伏发电即将脱离对补贴的依赖,光伏平价目标的巨大压力迫使光伏制造企业加速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新技术的应用步伐不断加快。
1.竞争格局:龙头扩产加速,话语权增强
光伏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产能投放,主要围绕着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展开,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产能,加速行业整合。在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降本增效的要求下,光伏行业内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品牌优势、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的企业更加受益,优势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光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如图表1-2所示,在多晶硅、硅片领域,CR5均在80%以上,龙头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更高;相对来说,电池片以及组件方面的CR5在50%—60%区间,行业竞争逐渐加剧;光伏玻璃CR2合计超过50%,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据CPIA数据,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达50.5万吨,同比增长27.5%。其中,前五大企业的产量均超过5万吨,合计占国内多晶硅总产量的86.7%。年,随着多晶硅企业技改及新建产能的释放,产量预计将超过70万吨。
硅片方面,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GW,同比增长40.6%,预计年全国硅片产量将超过29GW。其中,年,前五大企业的总产量占国内硅片总产量的84%,且产量均超过10GW,头部企业加速扩张。
电池片方面,年,全国电池片产量约为GW,同比增长46.9%,预计年全国电池片产量将超过GW。其中,年,前五大企业的总产量占国内电池片总产量的5.9%,前六大企业产量均超过10GW。
电池片组件方面,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GW,同比增长46.1%,以晶硅组件为主,预计年组件产量将超过2GW。其中,年,前五大企业的总产量占国内组件总产量的6.4%,前五大企业产量均超过10GW。
光伏发电市场方面,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54.88GW,同比上升1.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08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预计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75GW,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约8GW。
二、产业链分析
光伏产业链上游包含硅料、硅片、光伏辅料等原材料,中游以电池片、组件等为主,下游主要由逆变器、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组成。
2.1上游
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作,代表性企业包括通威股份(硅料)、TCL中环(硅片)、海优新材(光伏辅材)、明冠新材(光伏辅材)等。
2.1.1硅料硅片:供需仍偏紧,龙头产能加速扩张
8年和9年,多晶硅行业供大于求,总体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到了年,硅料环节供需较为紧张,随着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
年,多晶硅料的价格冲破00元/kg,上涨态势明显,硅料相对需求仍旧偏紧,但伴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叠加国内补装和海外抢装,目前光伏需求有望迎来高景气周期。
A股硅料硅片领域的上市企业代表主要有通威股份、大全能源(.SH)和TCL中环三家,它们的市值规模均在0亿元以上,年营收均超过亿元,体量较大。
通威股份具有“农业(渔业)+光伏”的双主业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水产饲料、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多晶硅。在新能源方面,年通威股份全年实现硅料销量10.77万吨,同比增加24.%,由于硅料产销量大幅提升,年其盈利实现快速增长;年上半年,随着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项目的产能释放,通威股份实现高纯晶硅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5%,国内市占率近0%。
大全能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于年7月上市,主营业务以多晶硅为核心,多晶硅产能为10.5万吨/年。年,该公司多晶硅产量约为8.66万吨,同比增加12.0%,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7.75%。据CPIA数据,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6.5万吨,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量为6.67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8.%,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TCL中环的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和整流器件、导体光伏单晶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末,该公司晶体产能达88GW,G12(指12英寸超大钻石线切割太阳能单晶硅正方片)先进产能占比约为70%,硅片外销市场市占率全球第一。随着银川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年末该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GW,G12先进产能占比约为90%,成为全球单晶规模TOP1厂商。
2.1.2光伏辅材:企业数量众多,细分领域小而精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基建”的带动下,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拉动光伏辅材消费的主要动力。
光伏辅材的细分领域很多,主要包括玻璃、胶膜(EVA)、背板、边框、接线盒等。光伏玻璃是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起保护电池片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光伏胶膜是一种热固性有粘性的胶膜,用于放在夹胶玻璃中间;光伏背板主要用于抵抗湿热等环境对电池片、EVA胶膜等材料的侵蚀,起到保护的作用。
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主要辅材,目前国内出现以信义光能(.HK)和福莱特(.SH)为代表的头部企业。
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年10月,国内在产超白压延玻璃日熔量合计4.1万吨,较年同比增加5.4%,供给较为宽松,其中,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两大头部企业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49.9%。
作为光伏胶膜的主体材料,年EVA光伏胶膜料需求量约为80万吨,为EVA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长期以来,国内EVA高度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大于50%。
据卓创资讯统计,年中国EVA产量为.76万吨,表观消费量为.万吨,自给率约为49%,特别是生产难度高的高VA含量EVA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更高,差异化、高端化将成为EVA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A股光伏辅材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8家,它们分别为福莱特、联泓新科(.SZ)、福斯特(.SH)、金博股份(.SH)、海优新材(.SH)、中信博(.SH)、明冠新材(.SH)、赛伍技术(.SH)、帝科股份(.SZ)、通灵股份(.SZ)、安彩高科(207.SH)、宇邦新材(.SZ)、拓日新能(.SZ)、爱康科技(000.SZ)、快可电子(.SZ)、同享科技(.BJ)、亚玛顿(.SZ)、清源股份(.SH)。
福莱特的主营业务为各种玻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该公司是我国最早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企业之一,年,福莱特通过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国际巨头对光伏玻璃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光伏玻璃的国产化。
福莱特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产工艺和自爆率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早在年,该公司的光伏玻璃经全球知名光伏电池组件公司日本夏普公司测试使用,产品质量达到与国际著名光伏玻璃制造商日本旭硝子、英国皮尔金顿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相同的水平。同时,该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通过瑞士SPF认证的企业(SPF认证被公认为高性能光伏玻璃的权威认证)。
截至年末,福莱特光伏玻璃的总产能为1.22万吨/天,预计年释放7座吨/天的光伏玻璃产能。目前,该公司与信义光能同处于光伏玻璃行业的第一梯队,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在盈利能力方面与二三线企业拉开较大差距。
联泓新科主要产品为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特种表面活性剂、聚醚、聚醚大单体、高性能减水剂。年末,联泓新科EVA产品全年产量为1.04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
福斯特的主要产品为光伏胶膜、光伏背板、电子材料感光干膜,年共计销售光伏胶膜9.68亿平米,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年,受PVDF树脂价格上涨影响,市场主流KPC结构背板价格大幅上涨,而以福斯特为代表的少数企业研发及较早布局的氟涂层CPC背板凸显性价比优势,该公司背板产品销售结构优化,销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共计销售光伏背板.14万平米,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
2.1.磨具磨料:产品价格下降,处于优胜劣汰博弈期
作为硅切片的切割工具,金刚石线的需求增长较快。据CPIA数据测算,年全国金刚线的需求量将达到1亿千米。
从行业供给看,金刚线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产能扩充计划,行业竞争依旧激烈,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下降压力,业内企业唯有通过持续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维持自身竞争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A股磨具磨料领域的上市企业共有易成新能(.SZ)、三超新材(.SZ)和岱勒新材(00.SZ)三家。
易成新能的主要产品为晶硅片切割刃料、废砂浆回收利用、硅片切割、光伏工程、金刚线制品、工业污水处理、石墨、电池片。晶硅片切割刃料产品是一种磨料磨具,主要用于光伏产品的切片和开方,属于光伏产业的上游。易成新能于年5月完成对易成新材的并购,光伏刃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0%。
三超新材的主营业务是金刚石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线和金刚石砂轮,现能够生产0.05mm-0.mm适用于多种用途、多种规格的产品。年,该公司重点推进“年产0万千米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的一期工作,采购国产设备替代日本中村设备,并开始二期国产设备的部署和投产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年产0万千米硅切片线项目的实施,提高硅切片线的产能。
岱勒新材同样主要从事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石线,主流产品规格已迭代至0.05-0.mm。年,岱勒新材的产能大幅提升,自年1月的80万千米/月增加至6月的千米/月。
2.1.4光伏加工设备:国产化替代持续,龙头紧抓研发创新
A股光伏加工设备领域的上市企业代表共有10家,分别为迈为股份(.SZ)、晶盛机电(.SZ)、上机数控(.SH)、捷佳伟创(.SZ)、奥特维(.SH)、帝尔激光(.SZ)、连城数控(.BJ)、高测股份(.SH)、京山轻机(.SZ)、金辰股份(.SH)。
上述10家企业的市值规模均在亿元至0亿元之间,其中,年末,迈为股份的市值规模最大,达.21亿元。
迈为股份的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该设备属于光伏电池片核心制造工序之一印刷电极所需的生产设备。21世纪初,外国厂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该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目前迈为股份实现了丝网印刷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迈为股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印刷产能较大,碎片率较低,印刷精度较高,目前该公司主营产品的印刷产能(PERC设备工艺)可以达到单轨片/小时,双轨片/小时,碎片率可以达到小于0.1%,印刷精度可以达到±5微米。
晶盛机电主要产品为光伏和半导体领域的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是行业内率先开发并批量销售G12技术路线的单晶炉、智能化加工设备、叠瓦自动化产线的厂商。在辅材耗材领域,该公司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在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自年进入光伏行业以来,上机数控长期聚焦于光伏晶硅材料的研究并从事晶硅专用加工设备的制造,已形成了覆盖开方、截断、磨面、滚圆、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产的全套产品线。截至年末,上机数控单晶硅已经形成0GW的拉晶产能,并配套建设了切片产能。
年2月,上机数控与包头市固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拟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项目分为二期具体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为8万吨高纯工业硅及5万吨高纯晶硅。
2.2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集中度将提升
中游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
年硅料价格持续走高,对下游电站装机需求释放产生一定压力,大尺寸高功率组件逐步成为主流,N型电池产业化进度加快。电池环节,年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修复,N型电池加速产业化进程,TOPCon产能逐步落地并获得下游中标合同。
组件环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竞争力不断加强。年上半年国内电站项目累计招标达到约9.2GW,但由于组件价格较高实际供货较少,下半年国内组件需求将成爆发式增长。
A股光伏电池组件领域的上市企业共有12家,分别为隆基绿能、天合光能(.SH)、晶科能源(.SH)、晶澳科技(.SZ)、爱旭股份(72.SH)、东方日升(.SZ)、航天机电(151.SH)、钧达股份(.SZ)、中来股份(.SZ)、协鑫集成(.SZ)、海泰新能(.BJ)、亿晶光电(57.SH)。
在规模、成本及品牌渠道建设下,头部组件厂商优势显著,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年,前四大组件厂商分别为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它们的市值规模均在0亿元以上,年营业收入均在亿元以上。
隆基绿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70.01GW,其中对外销售.92GW,自用6.09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8.52GW,其中对外销售7.24GW,同比增长55.45%,自用1.28GW。
预计到年底,隆基绿能计划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GW,单晶电池年产能达到6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年度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为90GW-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为50GW-60GW(含自用)。
晶澳科技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业务。据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PVInfoLink统计数据,7—年,晶澳科技组件出货量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名。截至年底,晶澳科技拥有组件产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该公司未来产能规划,年底规划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会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80%左右;预计到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75GW。
天合光能于年6月上市,主要产品有光伏组件、系统产品、光伏电站、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年,该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为24.8GW,其中大尺寸组件累计出货超16GW,由于深耕mm尺寸超高功率“至尊”组件产品系列,年天合光能的大尺寸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年上半年,该公司光伏产品出货18.05GW。
在产能制造端,截至年末,天合光能电池产能达5GW,组件产能达50GW,其中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70%。预计到年底电池片、组件产能可分别达50GW、65GW,/R产能占比超过90%。
晶科能源于年1月上市,是国内同行业最早在海外建成产能的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据GlobalData(DATA.L)数据,6—9年,晶科能源连续4年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截至年末,晶科能源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为75.8%,在全球拥有超过万名员工及12个生产基地。
截至年末,晶科能源单晶硅片产能约为2.5GW,电池片产能约为24GW,组件产能约为45GW。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已投产16GWN型TOPCon电池产线,预期至年末,该公司投产和在建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共计将超过0GW。
2.下游
下游是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除此之外,还包括逆变器装置。双碳目标下,我国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的快速健康发展阶段。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年上半年末,光伏发电新增并网0.88GW,同比增长17.4%;预计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GW,较上年实际并网容量将同比增长95.9%。
政策方面,年上半年国家各部委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光伏发电。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旨在锚定到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1逆变器:需求持续增长,龙头企业突围出海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可以实现直交流电压相互转化。
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在25年,随着全球各地光伏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和原有逆变器设备的老化,光伏逆变器替换需求将持续增长。近年来,国产逆变器的技术与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在低成本优势助力下,国产逆变器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有所提升。
据伍德麦肯兹数据,年全球逆变器出货排名中,华为以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阳光电源以1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逆变器双龙头格局形成。此外,锦浪科技(.SZ)、固德威(.SH)、上能电气(.SZ)也位列全球前十大逆变器厂家之中。
A股逆变器领域的上市企业共有6家,分别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2.SH)、昱能科技(.SH)、上能电气。
阳光电源主要产品及服务为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设备、智慧能源运维服务,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领域具有龙头地位。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为47GW,其中国内出货量为18GW,海外出货量为29GW,出货量全球市占率在0%以上,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年,阳光电源发布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20HX,最大输出功率为52kW,引领00kW+组串新技术。截至年6月末,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GW,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锦浪科技主要从事组串式逆变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年,该公司已投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于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光伏电站数量达个,总装机容量约为.76MW,收入为.8万元。
固德威的主要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智能数据采集器以及S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其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涵盖0.7kW~kW功率范围。年,该公司逆变器出货量约为50.8万台,其中并网逆变器出货量约为44.72万台,占比约为88.0%;储能逆变器出货量约为6.08万台,占比约为11.97%。在海外市场方面,年该公司境外逆变器出货量约为5.58万台,占比约为70.04%;境内逆变器出货量约为15.22万台,占比约为29.96%。
禾迈股份于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产品有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块化逆变器及其他电力变换设备、电气成套设备及元器件。其中,该公司微型逆变器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有一拖一至一拖六全系列产品,额定功率在W与2W之间,可满足/大功率光伏组件应用需求。年,该公司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实现收入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
2..2光伏发电:大型国企央企坐镇,民企力量异军突起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05.99GW,国内新增并网容量共计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中尤以户用表现突出,户用新增装机容量超.62万千瓦,同比增长%,户用装机成为光伏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A股光伏发电领域的上市企业共有12家,分别为太阳能(.SZ)、林洋能源(.SH)、京运通(.SH)、露笑科技(007.SZ)、浙江新能(02.SH)、晶科科技(608.SH)、金开新能(821.SH)、东旭蓝天(000.SZ)、芯能科技(.SH)、聆达股份(.SZ)、珈伟新能(.SZ)、兆新股份(.SZ)。
太阳能是一家央企,主要业务以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为主。截至年6月末,该公司运营电站约4.GW、在建电站约1.27GW、拟建设电站(已取得备案的平价项目)或经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约1.69GW,合计约7.26GW。预计到年末,该公司力争光伏电站板块实现电站累计装机20GW,光伏制造板块实现电池组件产能超26GW。
年,太阳能实现销售电量59.22亿千瓦时,较年同比增加6.亿千瓦时,增幅为11.8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销售电量0.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74亿千瓦时,增幅为2.51%。
林洋能源是一家民企,主要从事智能、节能、新能源三个板块业务。在新能源板块,该公司自持各类光伏电站规模约1.6GW,储备光伏项目超6GW,运维光伏项目超.5GW,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中东部地区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
京运通是一家民企,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及单(多)晶硅片、新能源发电、无毒环保脱硝催化剂等。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截至年6月0日,该公司已并网的新能源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共计2.97MW,其中光伏电站(含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47MW,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5MW。
浙江新能是一家国企,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截至年6月底,浙江新能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42.81万千瓦,其中光伏.97万千瓦,下属光伏电站主要位于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区。
东旭蓝天是一家民企,拥有光伏组件生产、电站开发、施工建设、智能运维、技术研发等完整光伏发电体系。年末,东旭蓝天自持光伏电站57座,并网装机量约1GW,自运维及代运维项目超2GW,全年累计发电量11.5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1.41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小时。
由于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大,进入壁垒较高,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以大型央企和国企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光伏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迅猛发展,吸引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光伏发电行业中,光伏电站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
三、总榜单:硅料硅片企业摘冠
本排行榜选取A股申万二级行业——光伏设备以及三级行业——光伏发电共64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年财务数据为基础,从七大维度共16个财务指标对上述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各财务指标及权重分别如下:
如图表所示,年光伏上市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前十大企业分别为通威股份(硅料硅片)、隆基绿能(光伏电池组件)、大全能源(硅料硅片)、福莱特(光伏辅材玻璃)、阳光电源(逆变器)、TCL中环(硅料硅片)、联泓新科(光伏辅材胶膜)、晶澳科技(光伏电池组件)、天合光能(光伏电池组件)、福斯特(光伏辅材背板)。
四、榜单解读:八家市值超千亿,光伏加工设备研发投入高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当下,资本市场肩负着建设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任,而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光伏产业方面,从榜单的整体情况看,硅料硅片企业在市值管理、营收规模、盈利质量等方面得分普遍较高;光伏加工设备、逆变器企业在盈利质量、研发创新投入等方面表现突出;而磨具磨料企业由于竞争激烈普遍面临营收增速不佳、净利润出现亏损的经营局面。
4.1企业价值:八家市值超千亿,光伏电池组件占半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融资能力较强,能够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募集资金,从而促进公司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壮大。作为行业的排头兵,上市公司有责任、有义务回报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在衡量企业价值时,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价和市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优质的上市公司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稳定可靠的收益。
榜单显示,截至年9月0日,总市值超千亿元的光伏企业合计8家。其中,光伏电池组件龙头隆基绿能、硅料硅片龙头通威股份、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分别以.01亿元、2.0亿元和.4亿元的市值位列前三;来自光伏电池组件领域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分别以亿元、9.78亿元和.95亿元的市值紧随其后;来自硅料硅片领域的TCL中环、大全能源分别以.96亿元、.77亿元的市值跻身前八。
如图表4-1所示,在12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中,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企业共有4家,与剩余8家企业的市值规模差距拉大,如海泰新能的市值规模最小,尚不足50亿元。在市场竞争中,规模越大的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越强。即便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时,大型企业由于具有成本控制优势,再加上技术优势,市场份额会逐步提升,投资者也更愿意给予其较高的市场估值。
4.2营收质量:硅料硅片话语权较强,组件利润空间备受挤压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经济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营收质量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强弱的重要维度。
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保证。销售毛利率是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的核心指标,毛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成本控制能力也越强。另外,年化ROE(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该值越高,说明企业的投入带来的收益越高。
在营业收入方面,年,光伏行业共出现12家营收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上市企业,其中营收规模超百亿元的企业共有7家,分别为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TCL中环、晶科能源、阳光电源,各自的营收规模分别为.2亿元、64.91亿元、.8亿元、41.02亿元、.05亿元、.7亿元、.7亿元。
在成本控制及盈利能力方面,如图表4-2所示,年,A股硅料硅片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均值位居第一,为8.4%,中位数为27.68%。硅料是最主要的光伏原材料之一,其价格的变动对下游产业链的影响较大,因此硅料及硅片企业对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以大全能源为例,年,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高达65.65%,同比提升了2.02个百分点;年化ROE为54.18%,同比提升了28.07个百分点,其盈利能力在64家光伏企业中首屈一指。年以来,光伏行业维持高景气度,产业链上游硅料产品供给偏紧,导致价格持续攀升,有力推动大全能源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另外,逆变器、光伏加工设备企业的市值规模和营收规模虽然不及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但它们重视研发,销售毛利率以及投资回报率较高,因此综合实力排名靠前。
相对来说,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最低,平均值为10.26%,中位数为10.27%。如图表4-所示,即便是盈利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其销售毛利率也仅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