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介绍 >> 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关注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
(报告出品方/作者:万联证券,周春林,王一帆)
1机械设备:板块盈利能力承压,专用设备业绩表现较好
22年以来机械设备板块面临回调。年以来各板块调整明显,截止至6月10日,中信一级行业中仅煤炭、石油石化板块实现上涨,其中机械设备板块下跌19.8%,排名第21位,处于下游水平。受市场整体调整、上游原材料涨价挤压利润、下游需求分化及国内疫情多点突发等多重影响下,机械设备子行业普遍下跌,激光加工设备、锂电设备、3C设备跌幅较大。
22Q1机械设备盈利能力承压,专用设备业绩表现较好。工程机械板块营收下滑幅度继续扩大,主要原因是工程机械需求进入下行周期及年高基数影响,22年下半年在稳增长政策下,板块或迎来拐点。专用设备仍然景气度较高,光伏、锂电、半导体等专用设备板块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受疫情对机械设备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及下游需求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板块毛利率阶段性承压,预计疫情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调下,二季度机械设备板块毛利率迎来恢复。
2光伏设备:需求支撑+技术迭代下的高景气赛道
2.1光伏行业:光伏需求确定性高,产业链进一步向我国转移
全球能源转型下发展光伏成为全球共识,光伏下游需求预期持续增长。全球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目标,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光伏需求高增长。据CPIA数据,年全球光伏装机继续高增长,全年装机GW,同比增长30.8%。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欧盟新增装机25.9GW,同比增长近34%;美国预计新增装机近26.8GW,预期同比增长约39.6%;印度新增装机11.89GW,同比增长%左右。在风光大基地速推进、分布式光伏加快发展的助推下,我国光伏市场进一步快速增长,年1-4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9GW,同比增长.4%。据CPIA预测,-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GW,我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83-99GW,光伏行业长期需求确定性高。
全球光伏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年,我国光伏行业低成本先进产能扩张持续释放,制造端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全球光伏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从各环节产量来看,年多晶硅产量50.5万吨,同比增长27.5%;硅片产量.0GW,同比增长40.7%;电池片产量.0GW,同比增长46.9%;组件环节产量.0GW,同比增长46.1%。
硅料环节抢占主要利润,下游电池、组件利润率受挤压。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产能成为产业链瓶颈,供不应求下硅料价格飙涨,硅料环节利润率占据了行业大部分利润,推动硅料企业积极扩产。硅片环节价格传导能力较强,可转移大部分成本压力,毛利率基本稳定,硅片环节近两年大规模扩产。而电池、组件议价能力较弱,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年三季度以来电池、组件环节扩产放缓。
2.2硅料设备:今明两年硅料环节扩产规模仍可观,硅料设备商受益
产能错配下硅料价格快速上涨,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继续提高。年“”光伏新政导致硅料市场陷入两年的下行周期,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度调整,多晶硅价格从年初至年5月下跌超60%。年三季度以来受益于光伏需求的提升多晶硅价格快速回暖,多晶硅价格从5月低点6万元/吨上涨至超过26万元/吨,催生硅料价环节的高利润,硅料环节扩产加速。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增加基本来自于我国。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在全球占比达80.5%,同比提升5.3pct;产量在全球占比78.8%,同比提升2.8pct。
硅料产能释放进度慢,预计22年底价格转折下行。多晶硅行业投产时间长,从项目新建到产能投产一般需要12-18个月,远高于下游光伏其他环节的投产周期。因此自年行业扩产以来,产能释放速度较慢,目前硅料价格仍处于高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预计22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约万吨,假设产量80万吨,对应可支持GW(以P型M10测算)组件产量,除以1.2容配比对应可支持装机GW,略超出CPIA对于年乐观光伏装机预测GW。预计22年Q4迎来硅料新建产能密集投产,硅料价格或进入下行区间。出CPIA对于年乐观光伏装机预测GW。预计22年Q4迎来硅料新建产能密集投产,硅料价格或进入下行区间。
硅料行业迎来密集扩产周期,带动硅料设备需求扩张。硅料环节的高利润下,除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硅料巨头加速扩产外,光伏产业链中游企业及跨界企业入局硅料市场,中环股份、上机数控、东方日升、江苏润阳等产业链中游企业亦远期规模在10-15万吨之间,合盛硅业、信义光能、宝丰集团、青海丽豪等企业跨界入局硅料市场,规划产能均在20-30万吨之间。年至今,市场公开多晶硅扩产规划达GW,硅料环节扩产带动硅料生产设备需求扩张。多晶硅制备环节核心设备为多晶硅还原炉,我国多晶硅还原炉企业主要为双良节能、东方电热,合计市占率90%以上。预计23年市场新增扩产万吨,每万吨多晶硅对应还原炉及配套设施投资额-万元/万吨,对应单晶炉及配套设备新增市场需求60-80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硅片设备:大尺寸、薄片化是主要发展方向,22年设备需求仍旺盛
大尺寸+薄片化是硅片环节主要发展方向,带动设备更新需求。大尺寸硅片可以摊薄产业链各环节加工成本,进而实现降低度电成本。年以来大尺寸硅片加速渗透,据PVInfoLink数据,、大尺寸硅片年市占率已达50%,预计22年市占率将达79%。薄片化能够有效减少单片硅耗量和硅片成本,目前切片工艺可以满足进一步切薄的要求,但还需要考虑电池片、组件端制造要求。年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μm,TOPCon电池n型硅片平均厚度μm,异质结电池硅片厚度μm,IBC电池硅片厚度μm。大尺寸、薄片化的发展推动了硅片环节存量设备替换需求,为设备厂商带来充足订单。
22年硅片环节扩产持续,、年设备需求合计超亿元。硅片环节新增设备需求主要来源分为存量设备替换需求和扩产新增设备需求。据公开数据统计,预计-年新增硅片产能.5GW、.5GW,硅片设备(单晶炉、加工设备、自动化及检测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GW,对应今明两年设备需求亿元、亿元。预计22年仍然是硅片环节扩产大年,硅片龙头设备厂商订单充足,预计23年硅片扩产速度减缓。
2.4电池片设备:新型电池技术并存,22年TOPCon量产规模最大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的永恒追求,驱动技术迭代的核心是转化效率。我国光伏电池技术已经历了两代电池片技术,即一代Al-BSF(铝背场电池,AluminiumBackSurfaceField)电池和二代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ontact)电池。BSF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约21%,产业化效率20.5%;二代PERC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24.06%,理论效率24.5%,产业化效率23.0%-23.5%。目前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逐渐接近理论极限,行业开始布局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代表技术包括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OxidePassivatedContact)、HJT(具有本征非晶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Technology)、IBC(交指式背接触,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等。
22年电池厂商加快电池环节扩产,新技术电池迎来放量。20年下半年以来,硅料价格高涨下电池片、组件环节利润受到挤压,叠加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各龙头适当延缓了电池片环节扩产。目前电池量产产线以PERC为主,21年PERC电池片市场市占率91.2%。22年以来,龙头加速新电池技术布局。年N型电池(HJT、TOPCon)占比有望从3%提升至13.4%。
今年TOPCon落地速度加快,预计22年扩产规模超50GW。TOPCon今年产业化的速度较快,1)投资经济性上,TOPCon技术可以兼容PERC产线,改造成本5-6千万,较其他N型电池技术更具性价比;2)效率提升上,TOPCon理论效率28.7%,实验室效率超26%,量产效率已24.5%+;3)技术上,TOPCon具有低衰减、高双面率等优势。晶科、晶澳、中来等头部企业加速TOPCon产能落地,规模量产下TOPCon降本提效速度将更快。
新玩家偏爱HJT技术,近两年HJT产能规划超百GW。据不完全统计,年至年5月底,国内HJT规划产能已达到.75GW。新规划产能中不乏通威、爱康、阿特斯、国家电投等电池组件老玩家,同时也有安徽华晟、金刚玻璃、明阳智能、华润电力、国晟光伏、润阳股份等电池片新玩家进入,希望借助HJT实现弯道超车。国内布局较早的通威、晋能、中智、钜能等已实现量产。目前异质结项目扩产规划较多但受限于经济性实际落地与规划存在一定差距,预计22年异质结扩产规模20-30GW。
GW级异质结项目落地,整线设备供应商受益。年以来,多个GW级HJT项目落地,对HJT技术进行量产验证。通威股份、爱康科技、阿特斯等主流光伏厂商招标了多个HJT项目,光伏新进玩家如安徽华晟、金刚玻璃、明阳智能等企业加码异质结设备希望实现弯道超车。过去一年内,迈为股份两度拿到印度信实工业订单,实现HJT设备首次出海。后期需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