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设备

3月25日上午,三明市住建局来泉州市调研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综合提升项目。在花巷口,泉州水务集团副总工范文博、泉州水务工程建设集团副总金龙及古城街巷提升项目经理李思达为三明市住建局张文副局长一行4人介绍古城街巷提升工作难点及施工特点。

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综合提升工程事关文化传承,百姓民生。为实现古城活态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去年下半年,集团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点”要求,实施古城街巷市政管线综合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29条古城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提升、给排水综合管线提升、电气工程提升、照明工程提升以及古城街道雨污分流、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等。改造过程中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在全体项目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难题”均被一一攻克。

由于街巷施工面窄,人口密度大、流动量大,且工期短,施工环境复杂,为不影响施工进度及周边居民生活,在施工前,施工班组均会在街巷布置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及交通便道,保障群众出行及生活,为减少施工振动和粉尘污染,项目组严格按照“六微六保”工作要求,施工班组利用移动式隔音房、水枪,采取分块切割路面的形式有效做到了降尘降噪。

在29条街巷的施工中,属帽巷最为狭窄,要在仅90公分宽的巷子中作业,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节省空间,施工班组创新工作方法,采用管线立排法,将雨水管和污水管立排,将雨水管置于污水管之上,在检修位只建一个检修井,在井内再挖一个小型检修井通到污水管,形成“井中井”、“盖中盖”,方便后期维修或施工;同时,将预留的电力管道和电信管道立排,减少占用空间,解决街巷通道空间不足的难题。针对巷子窄,施工面受限的特点,则主要采用小型钩机、小型三轮运输车、小型破路机、小型振捣机、微型打桩机等特殊微型化施工设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