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市场 >> 6项入选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西安
近日,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比赛落下帷幕。陕西省选拔出16个项目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项目大赛总决赛,#西安理工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
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家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也是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事。
西安理工大学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人员名单
1,电气化交通电磁干扰(EMI)滤波器
本项目基于开关功率变换器的数字化控制技术,开展了利用开关功率变换器现有数字控制系统资源、发挥数字控制优势的电气化交通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研究,解决了中国标准化动车组“复兴号”与纯电动重卡的电磁干扰问题,攻克了传统模拟EMI滤波技术难以兼顾大幅减小体积和损耗、且根本无法动态滤波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目前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14篇(SIC一区7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项,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团队成果获年度“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国奖1项、省奖2项。2,新能源系统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本项目采用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在新能源系统中实现电能非接触式传输。系统由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混合储能系统、无线供电基站群组成。能源供应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混合储能系统主要由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实现“削峰填谷”功能。开发具有高效可靠的兼容不同充电设备并对环境参数具有高度自适应性的强耦合、抗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本项目攻克了无线供电兼容性和能效优化关键技术问题,具备以下核心关键技术:(1)动态环境自适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2)针对不同充电设备的兼容充电技术;(3)满足源-储-荷高效协同和稳定性约束的工作模式切换控制技术。该项目所开发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通用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动汽车、水下航行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3,基于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的潮汐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项目以低速涡流无叶片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测试、数值仿真、非线性建模等方法,研究涡流无叶片发电机能量转换机理,解析系统振动对流场流态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涡流无叶片发电机流固耦合物理模型,量化结构参数、水流流速等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力电耦合和流固耦合相互反馈影响的评价体系,优化系统结构,研发一种新型潮汐能开发利用技术。还将结合市场融资等手段,把低起始流速、高效率的新型涡流无叶片发电机推向市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4,绿色热循环增氧动态堆肥生物发酵系统的研发
本项目提出绿色热循环增氧动态堆肥生物发酵系统,其中首创的“固废精量腐熟”控制技术,较现有技术缩短80%的堆肥时间投入,固废熟化肥料的转化率达到68%;独创的“微生物诱导固废转化”技术,进一步促进好氧堆肥的进程以及有机肥产品的质量提升;发明的“固废气体绿色资源化提取”技术,实现了废气从工业排放到农田应用的无缝衔接。本项目将结合市场融资成立公司,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肩负着中国固废资源利用和乡村振兴的重任,为我国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贡献力量。5,环境友好型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特征气体智能感知系统
本项目利用材料可控生长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研制出环境友好型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特征气体智能感知系统,打破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难题,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对于捍卫电网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年全国电气工程学科仅11人)和面上资助、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重点支持,在行业顶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20余篇),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项学术奖励,申获专利20余项,支持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10余项。6,切割先锋-便携式数控管道相贯线切割机器人
本项目设计开发了一种便携式三自由度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器人,采用独有的相贯线数学模型,通过三个自由度可实现任意相贯线及焊接坡口的切割,不受管件直径限制;采用程序参数化输入,操作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可在施工现场灵活使用,不仅满足大型钢结构企业现场施工需求,而且也是广大中小钢管企业理想的切割设备,对提高中小钢结构企业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本次大赛启动后,学校高度重视,设站学院积极组织,博士后团队热情参与,全面激发了我校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促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博士后创新实力与创业风采。全国总决赛期间,我校还将作为陕西省推荐的6家代表单位之一,参加人社部举办的全国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全面、立体地代表我省展示博士后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加强博士后人才和科技项目交流,巩固、延伸博士后培养成果,促进产学研更深层次融合,加速博士后优秀成果落地转化。-end-
转自:西安理工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