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设备

光伏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设备

发布时间:2022/10/17 10:04:20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0326/4145713.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仇华)

1“碳中和”叠加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快速增加

1.1“碳中和”已成共识,主要大国均已设立目标时间点

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已提出或确立“碳中和”目标。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除中国外全球另有70多个国家首脑做出声明,其中涉及45份新的和加强的《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24份净零排放承诺,以及20个新的适应和复原力计划。年2月,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8月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缩减版的5,亿美元基建法案,主要聚焦道路、桥梁、货运铁路等传统基础设施。

电力基础设施更新类别支出规模约亿美元,且主要涉及输配电网络、碳捕获以及氢能源等项目。随后,美国参议院批准3.5万亿美元预算决议。其中,能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与公共事务两大类别的支出规模分别约1,亿美元和亿美元,涉及清洁电力、电气化补贴、太阳能和气候友好型技术发展以及清洁能源制造和汽车供应链技术融资等项目。欧洲方面,今年5月,欧洲议会已批准《欧洲气候法案》,根据该法案,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比年至少减少55%;年前,欧盟各成员国将实现气候中和。

截至年6月,根据英国EnergyClimateIntelligenceUnit组织统计的全球净零排放跟踪表,全球已有超过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包括:已实现碳中和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和欧盟、处于立法中状态的5个国家。另外,有20个国家发布了正式的政策宣示。提出目标但尚处于讨论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有近个。

1.2能源活动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电力部门排放占比高

能源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年能源活动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例高达73%。其次是农业活动,排放比例为11.8%。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排放占比6.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比5.7%,废弃物处理排放占比3.2%。而在能源排放活动中,电力和热力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最高,为30.4%。

与全球相比,我国能源活动、电力热力行业碳排放占比更高。而与全球相比,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比则更高,为85.2%。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和热力行业碳排放占比更高,为41.6%,这与我国的以火电为主的发电结构密切相关。此外,我国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比为9.7%,也明显高于全球,而建筑、交通及农业部门的碳排放占比则交通运输排放占比则较低。

火力发电为主是电力热力碳排放较高的主要原因。从全球范围看,以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火力发电虽然近年来的发电量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年火力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比例仍高达59.9%。而水力发电由于受地理条件约束,近年来发电量占比基本维持在18%左右。核能发电则由于安全等原因近年来装机建设放缓,发电量占比持续下降,年约11.5%。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虽然近年来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但目前占比仍较低,年发电量占比分别仅为6.8%和3.6%。

我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因此火力发电量占比更高。而与全球相比,我国由于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更高,年仍有70.7%的电量由火力发电方式提供。水力发电同样由于地理条件约束,近年来发电量占比基本维持在16%左右。而风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占比则持续提升,年发电量占比分别为6.2%、4.9%和1.9%。但与全球相比,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比例仍较低。因此,未来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幅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发电结构中的比重。

1.3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叠加应用场景丰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快速增加

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推动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从发电成本角度看,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统计,自-的十年时间里,在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和技术快速进步驱动下,全球光伏发电加权平均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从38.1美分/kWh下降至5.7美分/kWh,降幅高达85.0%。而同期水力发电LCOE则上升至4.4美分/kWh,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热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LCOE则分别下降48.1%、56.2%、68.2%、0%,均小于光伏发电的LCOE降幅。年4月,沙特的AlShuaibuMW光伏项目,更是将全球光伏发电的最低中标价记录刷新至1.04美分/kWh。6月16日,在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MW光伏招标项目中,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也将国内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最低记录刷新至0.元/kWh。

与此同时,随着光伏发电系统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的持续提升,光伏发电LCOE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预计到年,全球光伏发电加权平均LCOE将再下降29.8%至4.0美分/kWh。而光热发电LCOE则下降至7.6美分/kWh,陆上风电LCOE回升至4.3美分/kWh,海上风电维持8.4美分/kWh。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大幅下降不仅将推动光伏发电具备相比于火力发电更大的成本优势,也将使得光伏发电成为全球最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光伏发电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除了发电成本下降速度更快以外,相比风力发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包括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以及BIPV等多种应用场景。一、地面电站。主要适合在荒地、沙漠等不适宜居住和工业生产的区域,通过建设大功率集中式地面电站,通过电网向外输送电力。二、分布式光伏。包括工商业和户用两类。分布式光伏可以在满足自用的条件下,对外输出电力。三、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当前的分布式光伏主要以屋顶为主,而随着光伏和建筑技术的融合,未来建筑物的侧面外墙也可以安装光电幕墙来进行发电。6月24日,我国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BIPV和分布式光伏的应用场景迎来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碳中和的一致共识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有望快速提升。而其中,由于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大幅下降、以及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BIPV等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未来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快速增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预测,保守情况下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90GW,相比年48.2GW,复合增速为13.3%。而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GW,相比年GW,复合增速为15.7%。在而乐观情况下,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GW,相比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7.9%。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GW,相比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0.5%。

1.4装机增加叠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链迎来设备投资高峰

纵观整个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多晶硅料、单晶硅棒和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以及光伏电站五个环节。其中,多晶硅料环节主要是将金属硅通过改良西门子法或硅烷流化床法加工为多晶硅料,核心设备为还原炉。单晶硅棒和硅片环节主要是将多晶硅料通过长晶技术改变晶体结构、生成单晶硅棒,而后经过切片加工为单晶硅片,核心设备为单晶炉和切片机。

太阳能电池环节则是将单晶硅片通过清洗制绒、刻蚀、气相沉积、印刷电极等工序加工为具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核心设备为PECVD(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太阳能组件则是由若干块电池片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进而通过焊接、叠层、层压等工序将玻璃、EVA胶膜、边框等辅件进行组合,成为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发电单元。最后,光伏组件与逆变器、支架、接线盒等系统配件共同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集中式电站或分布式光伏电站内。

光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受装机需求影响呈现一定波动性。从光伏设备角度看,由于整个光伏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相关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的进步速度十分迅速,推动光伏设备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行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光伏装机需求受经济增长、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光伏设备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也随装机需求和预期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根据CPIA统计数据,全球光伏设备行业销售收入从年的17.5亿美元增长至年约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9.1%。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光伏产业链各个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地均在中国,所以中国光伏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较高。年,我国光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全球市场的比例高达71.4%。

光伏设备上市公司合同负债具备先导意义,增速亦随下游装机需求有所波动。另一方面,由于光伏设备的销售方式多采用预付-生产-发货-调试-确认的模式,因此上市公司合同负债的变化对营业收入变化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通过选取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设备上市公司的合同负债来看,年由于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大幅下滑,光伏设备公司合同负债增速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随着年光伏装机恢复快速增长,设备公司合同负债增速也开始回升。截至年6月,这些设备公司合同负债金额已达.12亿元,相比年同期增长高达66.2%。

2硅片环节:硅片企业持续扩建产能,大尺寸推动存量设备更新升级

2.1传统玩家、新进入者共同加码,硅片产能快速增加

在全球光伏装机有望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叠加硅片制造工艺逐渐成熟、技术外溢以及单位设备投资额的持续下降,硅片制造行业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因此,吸引了许多新玩家进入硅片制造行业。其中,主要包括以上机数控、京运通、高测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硅片设备制造商,以及双良节能、高晶太阳能、三一集团等新玩家。

与此同时,硅片行业壁垒下降和竞争加剧也推动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传统专业化硅片制造商开始转型,其中隆基选择以纵向一体化为主要战略,向下游电池、组件环节延伸,并成功跻身全球组件龙头。而中环则主要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同时也逐渐布局组件环节。此外,原先主要产能以电池组件为主、只拥有少量硅片产能的一体化企业如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也在加大对硅片制造环节的投资,以获得更大的一体化优势。因此,-年,预计全球硅片总产能将达到.4、.7、.4GW,新增产能达.0、.3、.7GW。

2.2降本增效驱动大尺寸硅片渗透率快速提升

对于光伏产业链而言,降本增效是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进步的根本驱动力。因此,与半导体晶圆发展历程类似,太阳能硅片的尺寸也在不断变大。而目前,大尺寸硅片主要是指G12和M10两种规格的硅片。其中,G12硅片以年8月中环股份发布的“夸父”系列G12硅片为代表,其边长为mm,直径mm,面积44,mm,G12硅片面积相比M6硅片增大近60.8%。M10硅片则以年6月隆基、晶科、晶澳等七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的M10型号为代表,其面积相比M6硅片面积也增大近45.9%。

相比M6及以下尺寸硅片,M10和G12大尺寸硅片可以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在加工成电池组件后拥有更高功率和转换效率。以G12硅片为例:

G12硅片需要生产更大直径的硅棒,而适当增加硅棒的直径,可以在能耗增加较少的条件下提高硅片的面积,从而降低硅片的单瓦能耗成本。此外,在硅棒切割成硅片的切片环节中,大尺寸硅片意味着相同瓦数的硅片所需切割次数减少,从而相应降低切片单位成本。

另一方面,G12硅片所加工成的电池和组件拥有更高的功率和转换效率,从而能有效降低光伏发电LCOE,提升电站IRR。根据中环股份测算,无论是P型还是N型组件,相比72片半片型的M6、G1和M2组件,60片半片型的G12组件均拥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其中,PERC型组件的输出功率高达W,相比M6组件W增幅高达34.9%,转换效率也提高了0.8%。而未来将成为主流的N型组件的输出功率更高达W,相比M6规格的N型组件W增幅为35.2%,转换效率也提升至21.4%。

随产能快速释放和下游适配产品推出,大尺寸硅片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根据CPIA的统计数据,年,由于G12和M10规格的大尺寸硅片推出时间尚短,各生产厂商的产能仍处于新建和改造中,因此全球市场上仍以M6及以下尺寸的硅片为主,其市场占比仍高达约80%。不过,随着中环、隆基等传统硅片龙头公司以及上机数控、高景太阳能、江苏美科等新进入者大幅增加大尺寸硅片产能,且下游厂商也不断推出适配G12和M10硅片的电池及组件,未来G12和M10硅片的市场份额有望迅速提高。至年,预计G12和M10硅片的市场份额将分别提升至57%、23%,而M6及以下尺寸硅片的市场份额则将下降至仅20%。

2.3存量设备多数难兼容大尺寸硅片,亟需改造更新换代

由硅片生产过程可知,大尺寸硅片必然要求更大直径的硅棒。而生产大尺寸硅棒则必须采用更大直径的单晶炉和热场系统。以京运通JD型单晶炉为例,该设备兼容28-32英寸热场系统,最大熔料量kg,可拉制10英寸及以下的晶体,用于M6及以下尺寸的硅片生产。而京运通最新的JD1型单晶炉,该设备可使用30-40英寸的热系统,最大熔料量1,kg,可拉制12英寸或以下的单晶,可用于G12和M10硅片的生产线。

根据光伏见闻的统计数据,截至年10月,我国全市场存量单晶炉共有26,台,其中有9,台单晶炉为1型及以下炉型,这些单晶炉由于受上炉腔直径限制,只能生产M6及以下硅片。型和型单晶炉有11,台,占比约42.9%,这些单晶炉中有部分可以通过更换热场的方式生产M10硅片,但同样受炉腔体积限制,几乎无法生产G12硅片。而目前可以生产最大尺寸为mm的1型炉型仅有5,台,占比仅21.8%。

为降低生产成本,硅片厚度也在不断下降。以mm长单晶硅棒为例,若硅片厚度为μm,则可切割出约2,片硅片,若硅片厚度为μm,则可切割出约3,片硅片,相当于单片硅片硅料用量下降了25.84%。年,多晶硅片的平均厚度为μm,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在μm左右,N型硅片平均厚度为μm,较年基本持平。而到年,N型单晶硅片的厚度有望下降到约μm,从而更进一步降低硅片的单位生产成本。

硅片大尺寸化和薄片化需对切片机进行升级换代。一方面,硅片平面尺寸的不断增大和厚度的下降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碎片率。而为了降低碎片率、切割损耗、以及崩片、划伤等影响转换效率的问题,就必须采用更小直径的金刚线等切割耗材,同时切片机的切割线速、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从高测股份切片机迭代过程可以看出,切割线速已经从1,m/min提升至最大2,m/min。

综上,在硅片大尺寸化和薄片化趋势不断加强,将推动硅片存量产能的更新换代需求。我们预计-年全球硅片存量设备更新产能将达10、30、60GW,叠加全球新增硅片产能.0、.3、.7GW,全球硅片设备需求总产能将达到.0、.3、.7GW。

目前,建设1GW单晶硅片产能一般需配置台10MW功率的单晶炉、2台单晶截断机、6台单晶开方机、8台磨倒一体机和16台金刚线切片机,设备总价值量约2.2亿元。其中,单晶炉、热场等长晶设备价值最高,占比近60%,而切方设备(截断机、开方机)、切片设备(切片机、金刚线)、分选机及其他设备的价值占比分别约为10%、17%和13%。我们预计-年单GW设备投资额将下降至2.1、2.1、2.0亿元,则全球光伏硅片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6、.4亿元。

2.4光伏硅片设备行业格局及厂商梳理

单晶硅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拉晶、切方、切片以及清洗分选4个环节,所使用的设备包括单晶炉、截断机、开方机、切片机以及分选机等。

1、拉晶环节:主要设备为单晶炉、热场等,价值量占比60%,主要厂商包括晶盛机电、连城数控、京运通、北方华创、金博股份等。京运通,目前已经将生产的单晶炉以自供为主,而连城数控则是深度绑定隆基股份。因此,光伏硅片单晶炉设备行业呈现出晶盛机电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也基本覆盖了除隆基股份、京运通以外所有的硅片企业。而金博股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热场生产企业。其他企业包括隆基股份(产品自用)、西安超码(中天火箭子公司)、美兰德、凯泊等。

2、切方环节:主要设备为截断机、开方机以及磨倒一体机,价值量占比约10%;

3、切片环节:主要设备为切片机和金刚线,价值占比17%,切方和切片设备的主要厂商包括上机数控、高测股份、连城数控、美畅股份、晶盛机电、宇晶股份等。而随着上机数控转型硅片制造,其生产的切方和切片设备也以自用为主。高测股份与连城数控成为市场上切方、切片设备的主要提供商。

4、清洗分选环节:主要设备为分选机,其和自动化设备及其他设备价值占比13%:主要厂商包括奥特维、天准科技等。

3电池环节: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新设备投资高峰即将来临

3.1电池成为未来驱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主要动力

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角度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转换效率,从而降低光伏LCOE,是驱动整个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然而,目前来看,硅料、硅片和组件环节的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的空间相对有限,未来降低LCOE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因此,对于专业电池厂、一体化企业以及新进入者而言,能否在电池环节取得技术上的领先,将成为决定各个光伏企业能否取得在整个产业链上竞争优势的关键。

未来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是降低光伏LCOE的主要方式。目前,硅料环节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未来主要通过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硅片则先是通过大规模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完成多晶硅片向单晶硅片的迭代,未来主要的降本增效途径即薄片化和大尺寸化。组件虽然有叠瓦、双玻等新型组件出现,但对转换效率和发电量增益的效果相对有限。而对转换效率起关键作用的电池环节目前仍处于技术的快速变革中,当前主流的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依然只有22.8%,未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PERC电池效率继续提升空间有限,未来需靠N型电池提升转换效率。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研究显示,PERC、HJT、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4.5%、27.5%、28.7%。而近期隆基的研究亦显示,HJT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提高至28.5%,TOPCon电池理论转换效率仍为28.7%。根据CPIA的统计数据显示,年,PERC-P型单晶电池的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2.8%,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而TOPCon和HJT电池的转换效率则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预计到年,二者的量产转换效率分别有望达到25.0%和25.2%,从而不断拉开与PERC电池的差距。

从各家厂商的测试认证结果也可看出,TOPCon和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在不断快速突破。1月7日,晶科能源宣布,经德国ISFH研究所认证,公司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4.9%,创造新的世界纪录。2月8日,钧石能源宣布,经TUV北德公司权威检测认证,公司异质结电池量产产品最高转换效率达25.2%。4月29日,隆基股份宣布,经德国ISFH研究所测试,公司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5月31日,经NIM认证,晶科能源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5.25%。

6月1日,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研发实现高达25.21%转换效率;商业化尺寸单晶双面P型TOPCon电池效率实现25.02%的世界纪录。商业化尺寸单晶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5.26%。7月7日,经ISFH研究所认证,安徽华晟尺寸单晶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5.23%。7月12日,晶科能源宣布,经TUV莱茵实验室验证,公司高效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3.53%。8月3日,钜能电力宣布,经TUV检测认证,公司异质结电池量产线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5.31%。

在提升转换效率的核心驱动下,N型电池市场比重有望快速提升。年,由于PERC电池仍具有最高的性价比,因此新建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为主,其市场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86.4%。而BSF(铝背场)电池市场占比则迅速下降22.7个百分点下降至8.8%。HJT和TOPCon等N型电池市场占比约为3.5%。而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其性价比将逐步超越并拉大与PERC电池的差距。到年,TOPCon和HJT电池的市场占比将分别达约25%、31%,而PERC电池占比则将下降至约37%。

3.2TOPCon电池:可由PERC电池升级而成,更受传统电池厂青睐

TOPCon电池的全称为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TunnelOxidePassivatedContact),其是通过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然后再沉积一层磷掺杂多晶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TOPCon电池实际上是TOPCon技术和N型PERT产线的结合。而N型PERT电池则为PERC技术的改进型,即在形成正面钝化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扩散,以加强钝化效果。因此,对于PERC产线而言,通过改造存量设备并增加硼扩散、TOPCon层沉积以及清洗3道工艺流程即可升级为TOPCon产线。

目前,TOPCon电池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难点尚未突破:

一、良率问题。相比于PERC电池,由于TOPCon电池需要在电池背面制备超薄氧化硅并沉积磷掺杂多晶硅薄层,因此,TOPCon电池的生产工艺多达11步。从而导致当前TOPCon电池产线的良率和稼动率均低于PERC产线。

二、硼扩散问题。根据中科院电工所的研究显示,如果硼在硅中的固溶度过低,则不易得到高浓度发射区。而硼浓度过高,则会导致硼原子不激活,产生富硼层(死层),难以制备选择性发射层。其次,硼原子过小还容易导致晶格畸变而产生位错。同时,如果硼原子在氧化层中扩撒系数大于在硅中扩散系数,又会形成表面低浓度区。此外,扩硼工艺难度也比较大,液态源扩散可能导致黏管问题,而气态源扩散有可能会导致腐蚀。

三、TOPcon层沉积问题。目前,主流的TOPCon层沉积技术主要有LPCVD、PECVD和PVD三种技术路线,而每种技术路线均有较为明显的优缺点,因此尚未明确何种技术路线将成为主流。

LPCVD全称为低压力化学气相沉积法(LowPressureChemicalVaporDeposition),其最初是由梅耶格尔公司(MB)研发,该技术优点在于工艺成熟、控制简单容易,但难于镀膜速度慢,同时存在原位掺杂、有绕镀、石英件沉积严重等问题。

PECVD全称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根据沉积腔室等离子源与样品的关系、以及腔室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微波PECVD、管式PECVD和板式PECVD,其代表厂商分别为梅耶格尔、捷佳伟创和理想能源。微波PECVD沉积速率高达A/s,但目前沉积的氧化硅膜较厚,且维护成本比较高。管式PECVD和板式PECVD同样可以实现原位掺杂和无绕镀,但也存在含氢、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PVD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hysicalVaporDeposition)。该技术路线由江苏杰太光电提出,与PECVD一样可以实现原位掺杂、无扰度和冷壁,但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

此外,TOPCon电池技术路线目前还面临银浆成本偏高、设备成本较高、背表面钝化层存在金属浆料烧穿和掺杂元素烧穿等问题。

提升良率和效率是提高TOPCon电池性价比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提高TOPCon电池良率、优化TOPCon膜沉积工艺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是未来TOPCon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年10月,中来股份研发了其TOPCon2.0技术的生产工艺,其与江苏杰太利用独创的线性等离子源技术,共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POPAID技术(PlasmaOxidationPlasmaAssistedInsitu-dopingDeposition,等离子氧化及等离子辅助原位掺杂技术)。通过该技术,可在POPAID设备中集成了现有TOPCon生产技术所需的管式高温氧化炉、管式LPCVD炉,离子注入、绕镀清洗等四台设备实现的功能。不仅将电池生产工艺步骤减少到了9步,而且,电池产品的平均量产效率可达24%以上,相比其1.0技术提高0.5%。

TOPCon规划产能超过50GW。虽然目前TOPCon技术仍存在硼扩散、TOPCon膜沉积等问题尚有待突破,但理论转换效率高、设备投资额较低等显著优势,使其仍受到电池厂、一体化组件厂以及一些新玩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