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切割设备 >> 切割设备资源 >> 光伏行业市场分析涅槃重生的光伏行业,基金
Hello,我是基姐,带你寻宝避坑选好基~
过去的中国,以“世界工厂“的身份融入到全球经济贸易。
在慢慢撕去代工标签的进程中,光伏制造用20多年的时间,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从被世界卡脖子到卡世界的脖子!
这是置死地而后生的20年,也是无数企业因它暴富又因它破产的20年。
中国的光伏产业过去经历了什么?
在磨难里练就了怎样能够引领世界的竞争力?
双碳背景下光伏产业长期向好,但为何过去1年行情又起起落落?
下文基姐给大家好好介绍下光伏行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
一、光伏产业链包括什么?
光伏,大家对它并不漠视,它是新能源产业里的一环,与风电、核电等一样都是新型能源。
但光伏并不像年新能源车那么扎眼的景气度爆表,用这个比喻会比较贴切:
新能源车是时下火热的新星,
光伏是经历过高光时刻也经历过低谷,20多年依然活跃在市场里的明星。
在双碳背景下,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光伏已经成为主流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技术。
从光伏的组成和功能上看,产业链划分如下:
①上游:硅料、硅片等
硅是制造电池的原料,而提炼高纯度的硅是非常高耗能、高投入的,硅料价格始终是制约光伏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晶硅光伏是当前的技术主流路线,其中又分为单晶硅、多晶硅技术。
单晶硅:优点是光电转化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也高,但国内产能不足,中环股份、隆基股份是国内单晶硅制造的双寡头公司。
多晶硅:优点是成本低,但缺点是高耗能、光电转化效率不如单晶硅。
目前市面上这两种硅的市场份额大致是七三分。
相关企业:中环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
②中游:电池、电池组件等
中游企业,生产制造电池相关组件,将电池片、光伏玻璃、EVA胶膜、背板、逆变器等组装成品。
相关企业:福莱特、南玻A、晶盛机电、赛伍技术、阳光电源、固德威等
③下游:光伏系统应用产品
光伏下游,一般为光伏电站与运营,将上中游生产好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也就是光伏发电环节啦。
电站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
集中式光伏一般建在荒漠、戈壁,以西北地区居多,安装面积广;分布式光伏一般安装在农业大棚顶、居民楼顶等华北华南地区。
相关企业:晶科科技、爱康科技等
二、中国的光伏发展现状
20年前,光伏被认为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创造了很多个造富神话;然而10年前遭遇了一场巨大泡沫,产业里饿殍遍野;经过10年来的痛定思痛,它再次登上了世界顶峰!
20年的涅槃重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
从“三头在外”到“全球三个第一”!
实现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
全球三个第一: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光伏发电量市界第一。
-年,德、西、意等欧盟国家,对光伏大力补贴,需求旺盛。
早期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因世界而生,主要是靠“代工”制造光伏组件出口欧美发展起来的,不少企业抓住了机遇富了口袋。
但那个时候,原料靠进口,设备靠进口,核心技术缺失;
相当于供应链、产业链都不在自己的手里,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任何一环都极大地制约中国光伏的自主发展。
那么,中国光伏是如何从被世界卡脖子蜕变成卡世界的脖子呢?
主要靠着4方面: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突破装备、拓展海外!
(我国光伏发展走向)
扩大内需
这要从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个寒冬说起:
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美停止了光伏补贴,电站也不建了;硅料从每公斤美元暴跌至80美元。
但即便原材料降价,中国企业也要不起!产能过剩,堆满仓库根本卖不出去,而且当时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95%都是出口海外,内需非常小,不少企业面临破产。
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推出了“金太阳工程”等一系列补贴政策,帮助企业降成本,培育中国市场扩大内需,过剩的产能逐渐释放。
但是,我们只是短暂地看到了冬日的暖阳,暴风雪紧随其后。
我们苦苦地熬过三年,以为欧美缓过了气可以恢复出口,但等来的却是惨绝人寰的“双反”。
年,美国先后定了50%~%的“双反”税率,欧盟接着双反,指定了百分之几十到%以上的双反政策;他们联手遏制中国的崛起。
在双反政策下,中国海外市场受到严重打压:
年光伏产品出口额亿美元,而年降到亿美元,近乎腰斩,多数企业撑不住破产。
曾经是中国光伏电池龙头、全球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前三强的无锡尚德,在这次寒潮中也轰然倒塌,主要原因是盲目扩张,遭遇金融危机海外市场萎缩,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和硅片厂商提前签合同锁定价格,结果硅价暴跌加重亏损,最终破产重组,过往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
经历这两次寒潮,中国痛定思痛,必须走自主发展的路子,彻底扭转“看人吃饭”的局面。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自主创新开始了。
优化供给+突破设备
双反断了出口这条路,那么光伏咱们自产自销行不行?
难,成本太高了(、08年光伏的发电成本约4元/度),出口欧美那是因为它们负担得起。
所以中国的光伏要发展,光靠政府补贴还不行,还得科技创新从源头上降成本,才能形成自主发展正循环。
另外,我国依赖石油进口高达70%以上,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必经之路,所以发展光伏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光伏也是火电的绝佳替代。
10年来我国光伏的飞速崛起,离不开全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技术创新,当有一个新技术出现时,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以及电站等全产业链条都会进行优化。
年隆基掌握的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新工艺,金刚线的线材损耗越来越低,切割速率还提升了2-3倍,大大促进了产能释放;光是隆基生产的单晶片产量就占了全球45%的份额!
随着硅料价格下降,以及提纯技术的提高,目前中国高纯晶硅的产量位列全球第1,电池组件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
而且每年的电池转换效率都在0.3%~0.5%地提升,龙头企业已经达到了最高23%的转换率,今年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降到了0.26元/度电,比火电还低!
设备方面更是翻天覆地,年以前中国企业几乎用的是德国、日本的设备机器,而现在国内企业几乎%使用的国产设备。不仅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而且技术服务更新更快。
拓展海外
国家扶持一个产业,是从大力引导和补贴进入,到逐步退出的过程。
到年,我国的光伏已经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国家发布“”新政,严控规模、补贴进一步减少,调低上网电价,避免骗补贴盲目扩产;
企业的利润被缩减了,这波政策可以说是进一步倒逼企业降成本,清除骗补赚快钱的企业,留下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
光伏行业又一次进入至暗时刻,光伏板块跌了大半年,很多个股股价腰斩。
巧的是,当时正值欧盟对我们实行双反政策后反省,发现这七八年里不但自己的产能没有太大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到自身低碳化的转型;
年就取消了对中国的双反,不少企业借此机会重启海外市场。
可以说,破镜重生的这10年,光伏给中国制造业长了脸,从受人制约到全球行业大哥。
以规模大、质量优、价格便宜等全球领先的优势重回欧洲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扩大了内需的基础上,还拓展了海外市场,实现内外市场双循环!
三、光伏投资的机遇和风险
在中国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依然是政策大力支持的高景气度发展赛道。
虽然目前我国发电量中光伏仅占3%,但其低廉的度电成本,以及装机的普适性(在自家屋顶就能架起小型发电系统),
加之国家对地方、企业的能耗考核趋严的背景下,企业也更愿意购买不占用能耗计算指标的绿色电力,光伏发电将是未来逐步替代电煤的大趋势。
碳中和是全球国家的目标,欧美发展新能源替代愈发重视,装机需求也在增加,根据国际能源总署预计,至年光伏装机将占全球发电装机的27%,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
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链的领头者,我国光伏的头部企业将是最大的收益者。从长期发展来看,光伏前景是长期向好的。
但短期受各种市场变化影响,会有波动的风险,比如:
去年上半年硅料涨价,隆基等上游企业股价一路上涨;但中、下游企业就承压了,成本高不得不减少扩张计划,进而影响下游装机需求。
而需求端放缓,加之疫情反复影响、新能源板块杀估值等等因素,又使得整个光伏板块震荡下跌。
(最近1年光伏ETF走势)
1月4日,多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市场目前对光伏板块的估值定价是比较乐观的,但是短期有大涨幅必须建立业绩超预期达成的基础上,单独押注光伏产业难度大,分散押注双碳大背景下的跨行业机会更好。
基金配置上,更建议买主动型基金,因为基金经理可以及时对变化做出调整。
而市场上也没有完全押注光伏行业的主动型基金,那么有哪些基金重仓了光伏的龙头企业呢?
基姐从基金过往光伏企业持仓比重、规模大小、公司等多方面比较后,选出3只基金(买入光伏行业个股占比超过30%):
它们和光伏ETF行业基金,过去3年的业绩对比如下:
除了易方达创新驱动,另外2只基金都是跑赢光伏ETF近70%!
这些基金,除了买光伏,还买了不少新能源车领域的个股,既能吃到光伏的收益,又能分到新能源车行情上涨的红利。
毕竟光伏和新能源车等双碳政策影响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异动是无法完全隔离开来的,所以与其单押光伏赛道,不如买这些覆盖面更广的基金,既分散了风险,也有机会分享其他板块的收益。
写在最后
光伏行业20多年的涅槃重生,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大力的补贴扶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倒逼产业升级;
反观我们芯片产业仍处于被欧美卡脖子的攻坚时刻,核心技术、设备仍落后世界水平甚远,但国家除了设立大基金专项支持半导体芯片企业外,还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
道阻且长,但万里长征总有走完的一天,光伏产业已经吹响了中国高端制造引领全球的胜利号角,中国的芯片高端制造一定会迎来突破技术封锁、产业升级一天!
最后,还是要跟大家强调一遍:
基姐只做基金测评,不构成买入建议,投资是一个严肃且深思熟虑后才能做的决策,大家买基金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收益和可承受风险综合考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