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设备

5年后芯片自给率将达到70,万亿空间背

发布时间:2023/7/12 23:45:34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yw/170513/5371622.html

从年中兴事件,到年华为事件,再到如今美国第三轮制裁,发展自身核心技术、芯片国产替代的进程刻不容缓。

最近官方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年国产芯片自给率仅为30%,芯片进口额为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亿美元,并预计到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这是一个明确的目标。

若按照现在进口70%,国产30%计算,年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角色将互换,也就是年国产芯片产值为亿美元,算上国内市场的自然增长,到时国产芯片总产值至少要达到亿美元的规模,约合2.45万亿人民币;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还有2倍多的增长空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华为、中芯国际双引擎驱动国产替代加速

自年美国制裁华为以来,国产替代开启历史性机遇,A股上市公司也由之前的概念炒作,逐渐体现到公司财务报表,华为转单带来实际的业绩增长,比如华为产业链中的长电科技、韦尔股份、兆易创新,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

国产替代空间估算

以韦尔股份模拟芯片为例,根据国盛证券的预测,年韦尔股份给华为供货金额在万人民币左右,预计年潜在收入规模将达到3亿,而华为目前模拟芯片的每年采购金额为7-10亿,未来2-3年华为的采购金额还将增加3-5倍,替代空间巨大。

国产替代链

美国新一轮制裁之后,华为产品去美化加速,正在重塑国产供应链,华为产业链上的公司迎来重大机遇,从目前产业链跟踪来看,芯片封测以及配套设备、材料已经开始有实质性进展,射频、存储、模拟芯片国产化深水区有望在年加速。

除华为外,国内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后,也将带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加速发展,一是中芯国际处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位置,前接芯片设计,后接芯片封测,扮演关键枢纽的位置;另外从晶圆厂供应链来看,上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是技术突破的关键,相关公司迎来重大机遇。

中芯国际产业链地位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亿美元,国内厂商占比仍然较低,根据长江存储今年一季度的订单各品类出货占比程度看,刻蚀设备国产化率35%,热处理35%,薄膜21%,清洗设备19%,国产替代仍然有巨大空间;而半导体材料的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国内占比仅20%。

全球晶圆厂市占率排名

对中芯国际所处晶圆代工行业本身而言,年全球市场份额为亿美元,国内晶圆代工占全球份额的10.6%,中芯国际市场份额仅占全球总份额的4%,对比中国半导体消费市场规模占全球50%来说,供需不成比例。

中国“芯”矩阵

随着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当前国产半导体板块逐渐完善,从IP授权到设计、晶圆代工、封测、设备以及材料等多领域的国产化版图已经逐渐形成。

无论是华为还是中芯国际,摆在国内供应商面前的是国产替代的巨大蛋糕,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是光明的,但是否能够吃上这块蛋糕,过程注定是曲折的。

美国制裁的反馈还没有显现

华为挡住了美国的第一轮制裁,虽然今年5月15日第二轮,8月17日第三轮制裁方案已经出来,但目前没有落地,仍然在天缓冲期内,无论是台积电断供,还是彻底切断华为的第三方采购,制裁的威力并未显现,华为业务暂时得以维持,真正的危机是在年,也就是说未来比现在更不乐观。

一旦华为未建成或找不到非美国技术具有先进代工能力的晶圆厂,无芯片可用,那么华为将无法再推出新的高端智能手机,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将受影响,甚至是危及华为的5G设备市场,拉动国产替代的一个引擎熄火,将影响整个国产替代的进程。

对中芯国际和国内其他华为供应商而言,同样受美国的禁令约束,逼迫与美国技术全面切割,增加了国产替代的难度;另一个影响在于,供应链上的其它华为合作伙伴,可能会因禁令暂时蒙受一定的损失。

中芯国际主要客户

以中芯国际为例,海思芯片为其提供了约20%的营业收入,我们预计华为海思28nm与14nm芯片订单约占中芯国际这两类芯片产能的95%以上,若该损失短时间无法覆盖,快速上升的折旧费用以及低产能利用率会大幅影响中芯国际的盈利能力。

此外,部分中芯国际的设计客户并没有将中芯国际作为主要的代工厂(如紫光展锐,其主要使用联华电子与台积电作为代工厂),这可能意味着中芯国际将必须与其他竞争者共享订单。

《瓦森纳协定》约束

受《瓦森纳协定》的约束,西方主要国家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该协议不仅仅在半导体技术上约束中国,国内企业到海外并购半导体公司同样受到约束,有钱买不到好公司。

以国内半导体材料为例,当前国内12英寸硅片上的进展仍较为有限,而国内厂商在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下,加速进行12英寸硅片产能建设是被迫无奈,因为年以后国内厂商缺乏并购海外12英寸硅片厂的机会,而近期更新的《瓦森纳协定》又给国内发展12英寸半导体硅片带来了额外的限制。

在没有足够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强行进入12英寸领域,没有足够的客户可能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跑量来提高良品率,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最近两年确实也是有一些半导体项目投资失败的案例。

国内半导体投资失败案例

另外的不确定因素还来自于外部,通过自身的努力,中芯国际等在技术上会取得突破,但在未来某一天美国会不会因此有所忌惮,以对华为同样的方式对待中芯国际呢?谁也不知道,国产化这条路上注定铺满荆棘。

结语

一方面,国产替代巨大的蛋糕摆在面前,外围的限制也逼迫着国内厂商必须要吃上这块蛋糕;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对不确定因素的袭扰,左闪右躲,在枪林弹雨中追赶,过程注定曲折,但未来是光明的。

在追赶的过程中,会有失败,有的钱会打水漂,但最终会有那么几家突围成功,处处做到领先很难,能深度参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在某些关键领域能够卡住别人脖子,事态自然会主动很多,担忧的是处处被别人卡脖子,却卡不住别人的脖子,就很难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395.html
------分隔线----------------------------